總統賴清德甫發表上任後首度元旦談話,通篇使用了26次「民主」,調性看似比就職演說與國慶演說還軟,但事實上卻暴露了賴總統及其國安團隊,似乎還沉浸在拜登(Joe Biden)時期的價值觀路徑依賴,以為用意識形態就能取得美國的全面支持,便能成就其「台灣尚勇」的抗中偉業。面對講究「美國優先」與「利益談判」的川普(Donald Trump)2.0即將上任,其將帶來的地緣政治衝擊,賴總統顯然並未準備好。
扛著交流反交流,沒有「互不隸屬」4個字的「兩國論」
對於川普2.0的世界變局,賴清德政府恐怕看得太簡單、太天真,認為只要不再談「互不隸屬」4個字,以及承諾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就能安撫美國新政府的「疑賴論」,甚至迎合川普競選期間對台灣交「保護費」的要求,便能做好美國政權交接後台美關係的「無縫接軌」。因此賴總統的這篇元旦談話,處處都能看到以退為進的虛與委蛇,事實上依舊表現出來對於兩岸問題的強硬態度;而「民主保護傘」這個用語,也能看出賴政府還未走出價值觀優先的「拜登身影」。
賴總統的元旦談話,特別是回應媒體提問的環節,強調了台海和平與兩岸交流,同時重批「真正阻撓兩岸交流的,其實是中國,並不是台灣」。這場談話,不只是「扛著民主反民主」,事實上也是「扛著交流反交流」,賴總統通篇均使用「台灣/中國」如此具有「兩國論」意味的對立性稱謂,而且喊話對岸將台灣與美國、日本、世界各國「一視同仁」,都能聽出其背後就是沒有「互不隸屬」4個字的「互不隸屬」論。
這份宛如對內對外宣戰的「檄文」,看似「和戰並用」,其實「有戰無和」,和平與和解不過是鬥爭到底的包裝外衣。賴總統的新年起手式,非但無法讓人放心,反而讓人更加憂心。尤其是兩岸關係的走向,這位「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務實」性,不過只是把「台獨」的信念與實踐用其他詞語來「換句話說」,看不出有任何趨緩的可能性。
兩國定位下的兩岸談判淪空話,對川普2.0的判斷過度樂觀
去(2024)年12月中旬,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遭內政部以違反《國籍法》解除議員公職;內政部宣稱,放棄戶籍與放棄國籍是兩件事。問題在於,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將兩岸定位為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的關係,既非「兩國關係」,又要如何適用規範外國人的《國籍法》?說透了,此舉證明了當前政府已進入準法理台獨的節奏,未來將會看到更多不言台獨的台獨作為。
從「史雪燕事件」來看賴總統的元旦談話,完全就能理解民進黨政府的思路,即是以「兩國關係」來闖關兩岸關係,就算台灣社會被民粹情緒遮蔽理性思維,但北京不可能看不出賴政府的台獨心思。在「兩國」定位下的任何兩岸交流、談判主張,都是徒勞無功的空話,不過是把兩岸之結打得更緊、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