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讓太平洋美軍航母戰力一度停擺,中國遼寧艦戰鬥群卻在台灣近海出沒,引發外界對共軍是否會趁機「收復台灣」的憂慮。中國空軍退役少將喬良卻指出,抓住「中國復興」時機遠比「解決台灣問題」重要,他21年前的舊著《超限戰》也再次引起注意。
美國智庫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所屬中國研究計畫的資訊網「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日前轉載解放軍退將喬良在微信公眾號發表的〈台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一文,引發高度關注。本文並未以叫囂、恐嚇的常見方式論述武統,而是冷靜分析其中利弊得失—台灣問題「文統無望,只能武統」,但在「中美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台灣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強調中國不應坐失「中國復興」的千年良機;待中美實力的差距消弭後,台灣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喬良何許人也?他是解放軍少將,中國國防大學教授。不過喬良的本事不在槍桿子上,而是跟另一位中國空軍將領劉亞洲一樣,靠著筆桿子聞名於世。卡特中心中國研究計畫主任劉亞偉就是劉亞洲的弟弟。喬良自幼就喜好閱讀,但由於文革失學,一九七二年從軍後考入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再插班轉進北大中文系就讀,獲北大文學士。七四年他開始發表小說與報導文學。他也醉心於軍事理論研究,尤其九九年與另一位空軍大校王湘穗合著的軍事理論著作《超限戰》,甚至被認為準確預言了兩年後的九一一事件,最為人所稱道。
傳統上對戰爭的探討,主要是「如何以武力手段強迫敵方接受自己的意志」。但《超限戰》認為,二十世紀末期的索羅斯狙擊金融市場、奧姆真理教對東京地鐵施放毒氣、賓拉登對美國使館發動恐攻,也是一種「準戰爭」、「類戰爭」、「亞戰爭」。傳統的戰爭在現代技術與市場體制的轉化之下,軍事暴力將相對減少,政治、經濟、技術等暴力則將日益增多。
《超限戰》指出:「戰爭甚至不再是戰爭,而是互聯網上的交手、大眾傳媒的爭鋒、外匯期貨交易中的攻防等其他我們從不看作是戰爭的東西」,「真正要緊的是,你是否懂得把什麼與什麼進行組合,並且怎樣組合」,「超越一切界線並且符合勝率要求地去組合戰爭──這就是全球化時代的戰爭」,即「超限戰」。
這本二十一年前出版的《超限戰》,英譯本的標題是「沒有限制的戰爭」(Unrestricted Warfare),副標題是「中國摧毀美國的總體計畫」(China's Master Plan to Destroy America),其中一個版本的封面竟是九一一事件中起火燃燒的世貿大樓照片。《超限戰》除了引發美國學界與軍方的注意,二○一○年更出現一位忠實讀者──後來為川普(Donald Trump)擔任白宮策略長的巴農(Steve Bannon)。他屢屢在媒體上表示,《超限戰》讓他看清楚中國正在對美國發動經濟戰爭,透過經濟手段試圖削弱美國。
「超限戰」是不是中國採取的大戰略見仁見智,但喬良在美國的「私淑弟子」巴農卻顯然說動川普對中國發動「超限戰」。雖然巴農兩年前跟川普鬧翻離開白宮,但近年的美中貿易戰、封堵華為到川普政府因武漢肺炎對中國的種種指控,都可放在這個脈絡下理解。至於中國該如何運用「超限戰」抗衡美國、統一台灣?「超限戰祖師爺」喬良並未多談,至於反遭「超限戰」襲擊的中國能否全身而退,目前看來也不甚樂觀。
喬良小檔案
出生:1955年1月9日
國籍:中國
學歷: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
經歷:中國空軍少將、空軍指揮學院戰略教授、國防大學教授。1999年,還是空軍大校的喬良與王湘穗合著《超限戰》,引發美國高度關注。曾任白宮策略長的巴農認為,此書是自克勞塞維奇以來最重要的軍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