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進黨而言,考試與監察兩院毫無疑問是兩塊「權力大雞肋」,否則不會總統大選前,大刀一揮,硬將十九名考試委員大砍過半,只保留七到九人,同時縮短任期從六年減為四年。
廢考監兩院固然是民進黨持續的主張,蔡英文甚至曾把廢除監察院列為總統競選政見;但對權力者而言,即使是雞肋都能發揮「酬庸」或者人事布局的疏洪功能,只找「藍司法官」麻煩的前監委陳師孟在短短的兩年任期中,更證明只要一拍還在手,監察院隨便拍拍蒼蠅,都能製造困擾;蔡英文的主張很快調整為「在(憲政)體制未改變之前,維持(考監)兩權」,監察院的目標是轉型為國家人權機關,考試院則成為國家人力資源部門,這兩個目標如何達成?還未見眉目,但對比已經宣布的考試院長提名人選黃榮村,和尚未正式宣布但顯然已經拍板的監察院長提名人選陳菊,蔡英文至少保留了一個考試院,做為民進黨並非「整碗捧去」的象徵,黃榮村人事案遠比陳菊人事案更具有正面意義。
維護自由民主學風,堅持以教育專業抗拒政治壓力
根據《考試院組織法》,雖未規定考試委員超越黨派行使職權,但明定考試委員同一黨籍者不能超過總額的二分之一,考試院、國家考試不為政黨服務殆無疑義。遺憾的是,自總統直選(一九九六)以來的四任考試院長,無一不是具有黨務資歷後轉任,幾乎成為每一次政黨輪替後論功行賞的「邊緣單位」─行政院擺不下的就往考試院送,此前亦傳聞蔡英文有意讓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轉任副院長,但卓榮泰拒絕再任「公共職務」,卓榮泰瀟灑婉拒安排,讓考試院正副院長人事相對清爽,也淡化政黨的顏色。
做為自由派學者,黃榮村在學校維護的是台大自由民主的學風,就像「台大校長(管中閔)事件」,他直言不諱,「能退讓的是政府,不可能叫大學退讓」;他是澄社的創社成員之一,當年的澄社藍綠兼有,志在扮演國、民兩黨競爭中的「第三種聲音」,他推動平反白色恐怖時期的「台大四六事件」,也參與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
二千年第一次政黨輪替,無黨籍的黃榮村進入扁政府,先出任政務委員全職負責九二一震災重建工作;二00二年出任教育部長,推動十年教改,從九年一貫課程到多元入學,當然還有爭議極大的課綱修正,他堅持以「教育專業」抗拒政治壓力,包括延聘歷史學者主導歷史課綱的修訂,不要以為這是簡單的事,因為馬政府時代引爆激烈抗爭的課綱爭議,就被批評政治凌駕專業,歷史課綱竟無歷史學者的參與,即使如此,還是讓黃榮村飽受壓力,他邀請的學者,在修課綱之前被視為「統派學者」,在修課綱之後又被駡成「獨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