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推開中國大門、對抗蘇聯勢力──美國外交元老布里辛斯基病逝

2017-05-30 06:30

? 人氣

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合作護持波蘭民主運動

對於東歐共產國家,布里辛斯基對故鄉波蘭著力尤深,設法扶助「團結工聯」(Solidarity),並與同樣來自波蘭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建立密切關係,設法阻止蘇聯出兵鎮壓(猶如1956年入侵匈牙利、1968年入侵捷克),兩人對波蘭乃至整個鐵幕的民主運動貢獻良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中東地區,布里辛斯基是1978年《大衛營協定》(Camp David Accords)與1979年《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Egypt–Israel Peace Treaty)的推手之一,讓交戰近20年的以色列與埃及化干戈為玉帛,也提高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1978年《大衛營協定》談判期間,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與以色列總理比金(Menachem Begin)下棋(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78年《大衛營協定》談判期間,布里辛斯基(左)與以色列總理比金(Menachem Begin)下西洋棋(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讓美國灰頭土臉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與人質危機

然而伊朗卻是布里辛斯基一生事業的最大污點。1978年,伊朗的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開始延燒,布里辛斯基顧不得美國「人權外交」的招牌,建議巴勒維國王(Mohammad Reza Pahlavi)鐵腕鎮壓(范錫主張實施改革)。結果巴勒維在革命中只撐了1年多,1979年2月下台流亡,美國從此成為伊朗新政府與人民眼中的「大撒旦」(Great Satan)。1979年11月4日,伊朗暴民攻入德黑蘭(Tehran)美國大使館,劫持52名美國外交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Iran hostage crisis)。

布里辛斯基堅信談判或經貿制裁只會讓蘇聯漁翁得利,力主軍事行動決,於是美軍特種部隊在1980年4月24日發起「鷹爪行動」(Operation Eagle Claw),企圖深入德黑蘭虎穴搭救人質,結果一敗塗地,美軍自家直昇機撞上運輸機,8名官兵陣亡。位居國務卿卻未被諮詢的范錫,在「憤怒與驚愕」中辭職,大罵布里辛斯基「邪惡」。

卡特本人當然更是灰頭土臉,當年11月總統選舉慘敗給共和黨的雷根,布里辛斯基的公職生涯也宣告結束。德黑蘭大使館的52名美國人質被囚禁444天之後,終於在1980年1月20日重獲自由,那天也正是雷根總統的就職之日。

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中)1981年獲卡特總統頒授自由獎章(AP)
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中)1981年獲卡特總統頒授自由獎章(AP)

講學、寫作、上電視,卸任之後,天地仍寬

離開白宮之後,布里辛斯基仍然非常活躍,講學、寫作、上電視,始終維持極高的能見度,針砭時事更是毫不留情。布里辛斯基對老布希、柯林頓與小布希3任總統有不少批評,認為他們在後冷戰時期沒有好好發揮美國的領導能力,其中表現最糟的就是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小布希。對於歐巴馬總統,布里辛斯基原本寄望甚殷,後來也批評他在國際事務上欠缺「戰略決斷力」。

今年剛上任的川普總統對國際事務向來無知,布里辛斯基給他的忠告是:「總統必須彰顯美國對世界的重要性,以及世界為什麼需要美國。」

布里辛斯基曾經寫道,美國發揚國力對全球局勢穩定不可或缺,但前提是美國必須保持自身的「社會共識與民主穩定」,當務之急在於縮小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改革「獨厚華爾街貪婪投機客」的金融體系,並且對全球氣候變遷等議題做出適切回應。老外交家的這些觀點,仍然值得世人省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