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專文:她不在了,我仍在通往遠方迷霧的路上

2020-06-19 05:50

? 人氣

中國作家于勁深入韓戰戰俘內部,書寫《厄運》這本書,圖為韓戰被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士兵。(資料照,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中國作家于勁深入韓戰戰俘內部,書寫《厄運》這本書,圖為韓戰被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士兵。(資料照,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我夫人于勁生前留下的這部《厄運》,于韓戰70周年之際再版。對她,對我,這都是生命中的大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厄運》初版,在1988年。作家朱蘇進當時寫下《焦灼的愛》作為序言。他寫道:

一位年輕女作家,在數年前,仿佛命裡註定般地接觸到了戰爭遺留下來的活化石——戰俘。他們的命運使她震撼,她毫不猶豫地把自己交給了他們,於是產生了這部書。

讀這部書需要勇氣,需要一顆沉著的心。它把人類的痛苦展示得如此奇異甚至輝煌。把人類所能夠有的生命力推到了極端,使之放射出幾乎目不能視的光華。

于勁走後,為重印《厄運》,我再次細讀此書。我確信翻開它的人們會發現,這部書具有什麼樣的分量。許多次,我不能不停下,控制自己的情緒。志願軍戰俘令人肝腸寸斷的命運撞擊內心;而這一悲劇的追尋者、記錄人,年輕時代的于勁,活生生地,不時躍然眼前。

三天后的一個傍晚。鵝毛大雪中,我被賓士而去的列車留在了一個孤寂的小站上。順著鐵軌,我找到了山西靈石縣城的舊城區,找到了城關中學的傳達室,我要找的正是那個看門老頭。……

這是于勁在書中留下的她當年採訪的一個側影。1985年到1987年,她在北京、河北、遼寧、吉林、山西、四川、江蘇尋找到近百位志願軍戰俘。我一件件整理于勁寫作《厄運》的遺物——採訪筆記、志願軍戰俘們給她的信和照片、她搜集並細緻編號的史料……,至今仍驚歎採訪的難度和強度。于勁的執著、堅韌、愛心,贏得了那些九死一生的老戰士的信任。這是品質。人的品質,決定了書的品質。

遺物中,有于勁的一篇自傳,我將它附於書後,便於讀者們對她多些瞭解。于勁追思會上,我倆的好友龍應台送來潔白的蘭花。輓詞寫的是:

率真的性情

堅毅的信念

溫暖的素心

純淨的靈魂

轉身時一縷清風

人品如花香縈繞

依依送于勁

─龍應台(二〇一六.十二.十九)

于勁出版的第一本書是小說集《綿亙紅土地》(昆侖出版社,1987)。書中有一幅她的照片,飛濺的瀑布邊,高卷褲管,彎腰捧起浪花。她在照片下寫著:

我願這溫暖、喧騰、生氣勃勃的泉水,永遠給它的河床以衝擊,以托慰,以希望。這是她活潑潑生命的所在。

于勁與軍事文學有不解之緣。為採訪,她曾兩次到南部邊境,隨同部隊風餐露宿在邊境巡邏,有過炮彈就在近旁爆炸的經歷,甚至住進與敵方近在咫尺的「貓耳洞」(前沿坑道)。

女作家的到來,讓前線軍官為難。他們選定一個小小的掩蔽部,拉起布簾,作為她的臥室;給她一隻鐵皮桶,當作廁所。士兵們喜歡這位語速稍快的善解人意的姐姐,有個小戰士,拎著一台卡式答錄機,于勁走到哪裡,他跟到哪裡;于勁發現,小戰士是在錄她的聲音,他說:「你走後我們可以天天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