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專文:一個人的朗讀課

2020-06-25 05:50

? 人氣

羅蘭牧師發起為劉曉波朗讀。(廖亦武提供)

羅蘭牧師發起為劉曉波朗讀。(廖亦武提供)

6月20日下午,羅蘭牧師和他的一個同事,從杜塞爾多夫驅車500公里,抵達柏林,之後馬不停蹄,來我家拜訪。奉上一大捧鮮花,懇請我參加明天的朗讀,並詢問是否已收到他專門托人譯成中文的《劉曉波紀念朗讀》文告?我回答:早已張貼臉書,並轉發給幾百個熟人,許多中文媒體也發表了。羅蘭說:我希望在柏林的中國、香港、台灣的人都能參加,我說好吧。就分別給一個香港、一個台灣的年輕朋友寫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羅蘭是南邊一所職業高中的宗教課老師,也是德國最有名的人權牧師,他的授課方式,就是經常率領幾百名學生,參與關注和爭取人權和自由的各類活動,自2010年獄中劉曉波獲得諾爾和平獎以來,《劉曉波的生平和思想》就成了一門特別課程,我多次受邀參加他的活動,也曾到他的學校教過兩次書,主題圍繞《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進行。

關於羅蘭和劉曉波的種種往事,夠寫一部書,我就不多說了。總之,2018年7月13日,我們在對推倒柏林牆起了關鍵作用的「民主教堂」,舉辦了劉曉波遠行一周年追思會,《全球文告》以及給前總統高克夫婦、赫塔 米勒夫婦、沃爾夫 比爾曼夫婦、普利茲獎得主張彥的個人邀請信,都出自本人手筆。後來他們都受邀出席並接受採訪,發表了講話。按我們事先約定,羅蘭牧師和獨立筆會廖天琪會長,共同擔任主持。

這一次,我猜測,羅蘭是想對劉曉波做一個正式的道別。所以他請人特譯成漢語的《文告》中寫道:

......2020年6月21日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11年刑滿出獄的日子。如果他不是在2017年7月13日逝世的話,這就是他獲得自由的喜慶日子。

人權活動家羅蘭德·庫納(Roland Kühne)將在這一天,用12個小時來朗讀劉曉波的作品,希望得到政界、教會和文化界同仁的支持,一同參與朗讀計畫。庫納說:「曉波追求民主、人權的聲音,不能因為他的離世,而消失在眾人的沈默之中,我們要在柏林的中國使館門前,讓他的聲音在公眾界重新響起。」

羅蘭與廖亦武聲援遭重判的牧師王怡。(廖亦武提供)
羅蘭與廖亦武聲援遭重判九年的中國牧師王怡。(廖亦武提供)

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座十字架,一口棺材,聯合國的旗幟,加上八個字母 H-O-N-G K-O-N-G! 我們不用高音喇叭,我們只是靜靜地朗讀......

通過我妻子的翻譯,羅蘭在我家交談了近三個小時,他們是疫情期間,在我家呆得最久的客人。羅蘭臨走特意強調,明早6點,他先開頭,但願有人來接替,德文、英文、中文都沒關係。

從國內到國外,我一直晝伏夜出,所以過午才到。老遠就望見羅蘭坐在一張條桌邊,身邊是劉曉波的棺材和空椅子,還有十字架,聲援香港的那一張,如同飛毯降落在另一端。除了他的同伴在攝影和錄像,四周一片死寂。之後,一片死寂依舊向天際延伸著。而形同彼岸的橋頭那端,是牢籠般的中國大使館。

我接替了他,坐在條桌後朗讀了很長的兩篇,然後站起來,短暫接受海外連線,然後又坐下繼續——羅蘭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坐在這兒朗讀——這是一個夏季的陰天,溫暖的風吹亂他花白的頭髮。我總共讀了一個半小時,已嗓子嘶啞。我道別之後,他繼續坐下,翻開書頁,直到傍晚6點。

當時,羅蘭的聽眾一共五個:逃出中國的老廖,台灣小夥子Anchi,香港女孩Bonnie,羅蘭的同事和一個攝像師。四點半鐘,Wir für Hongkong的兩名香港女孩又過去了。羅蘭隨即發來一個字的短訊:wunderbar(美妙)!

*作者為中國流亡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