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法國淪陷日,拉開了西歐陷入納粹鐵蹄統治四年的序幕,不過在法蘭西陷落兩個星期後,一場將振奮整個自由世界的戰役在英倫上空爆發了,那就是著名的不列顛空戰(Battle of Britain)。想不到一晃眼,這場從1940年7月打到10月的空戰,挫敗了希特勒征服英國的野心,並在無數歐洲人心中埋下了反抗納粹暴政的火種。
沒想到轉眼過了80年後,不列顛空戰成為了主張脫離歐盟的英國人最常用來正當化自己政治主張的其中一段歷史記憶。因為當邱吉爾率領英國皇家空軍力抗希特勒的時候,整個西歐不是陷入第三帝國掌控,就是宣佈保持中立。另外一個強權蘇聯,則與納粹德國瓜分了東北歐,整個歐洲都陷入極權統治,只有獨善其身的英國在維持民主政治。
一位支持「脫歐」的英國退休警官,在比金山紀念博物館(Biggin Hill Memorial Museum)接受《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訪問時,強調英國應該要回歸1940年的狀態,保持在歐洲事務之外獨善其身。比金山在不列顛空戰時是皇家空軍的一個主要基地,博物館紀念的就是當年抵禦德國空軍的噴火與颶風式戰鬥機飛行員。
看著博物館裡的歷史文物,老警察告訴記者,不列顛空戰的歷史給了英國人脫離歐盟的決心,因為英國向來都是孤懸海外的島嶼國家。退休老警官在比金山紀念博物館向記者表達「脫離歐盟」的立場,顯然有特別的意義。1940年的英國,看起來真的像是在以一己之力與整個歐洲對抗,可是不列顛空戰的意義,真的是要讓英國與歐洲劃清界線嗎?
孤懸海外的不列顛
英國這個國家,在歐洲歷史上一直扮演相當尷尬的角色,從民族文化與血統等各種角度來看,沒有人能否定英國是歐羅巴大家庭的一員。然而當英國成為了影響力遍佈全球的大英帝國之後,卻又對在地理範圍上與自己最接近的歐洲大陸採取「光榮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政策,除非大陸上出現一個足以統一歐羅巴的霸權出現,否則絕對不干預歐洲大陸事務。
然而當拿破崙、威廉二世、希特勒或者史達林等想要一統歐羅巴的狂人出現時,英國就必然會以無人能敵的海權力量介入歐洲大陸事務。介入的方式,毫無疑問是支持弱的一方抵抗強的一方。拿破崙戰爭時代就支持普魯士與俄羅斯對抗法國,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則支持法國和俄羅斯對抗德國,冷戰時代則聯手英國還有德國對抗蘇聯。
此種「離岸平衡者」(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固然讓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等不願受強權統治的低地小國備感欣慰,但是對於德國、法國以及俄羅斯等有能力一統歐洲的強權而言,就是一種干預,甚至於給歐洲大陸造成混亂的外力干預。更何況進入20世紀以後,英國又與同屬安格魯-薩克遜民族,但卻又不屬歐羅巴大家族的美國過於緊密,讓許多歐洲人無法把英國人當「自己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