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為了當好人,連自己都要騙!《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揭露潛意識中的歧視與偏見

2017-06-25 11:43

? 人氣

【Gene思書齋】為了當好人,連自己都被騙!《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揭露潛意識中的歧視與偏見

【Gene思書齋】為了當好人,連自己都被騙!《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揭露潛意識中的歧視與偏見

當川普當選已成事實,__就是義務。這是個填空題。在美國,原本種族歧視是個大家避而不談的話題,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白人歧視有色人種,可是政客如果不小心吐實,還是很可能會葬送前途,只有川普敢大喇喇地發表種族歧視言論,然後在輸了兩百萬普選票的情況下當選美國總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川普,古巴。(美聯社)
川普能當選美國總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有話直說(美聯社)

川普能夠在不少民主黨原本穩操勝券的州逆轉勝,一個很大的原因可能在於他的誠實,敢白目地說出許多中下階層白人的心聲,把老百姓心中敢想卻不敢講的話,在選戰時爆出。台灣種族問題沒美國那麼嚴重,可是也偶爾爆出歧視東南亞移工的新聞,然後就會有鍵盤正儀俠出來嘲笑同胞的歧視。 

其實,相不相信,無論你多麼討厭有種族歧視或偏見的人,偏見和歧視早就自動儲存大腦中,我們卻渾然不知。當心理學家用「內隱關聯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掀開心智盲點, 證明隱性偏誤的確影響心態行為,許多人竟難以置信。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透過這樣的實驗得知他更容易把不好的事物和黑人關起來,他感到十分震驚,因為他母親出生牙買加,有黑人血統!

在內隱聯結測驗中,要求被試對目標概念與屬性概念做出同一反應。當兩個概念之間在心中聯繫緊密或者相容時,被試對於這兩個概念做出同一反應的反應時就較短,而如果兩個概念在心中聯繫不緊密或者不相容,反應需要的時就較長。簡單的測驗能夠在十分鐘內作完,內隱聯結測驗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揭示人們主觀不能控制的自動化聯結,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再現性。比如,我們會發現,在意識中我們或許認為性別和學科沒有特殊關聯,但是在自動化聯結中,大多是把男生而非女生和數理連在一起! 

研發出內隱關聯測驗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瑪札琳‧貝納基(Mahzarin R. Banaji)和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安東尼‧格林華德(Anthony G. Greenwald)一同把他們經年累月的研究成果寫成了這本《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我們不願面對的隱性偏見》(Blindspot: Hidden Biases of Good People),來告訴大家我們心中的盲點有多大,心智臭蟲有多強力。他們的實驗可在implicit.harvard.edu網站上進行,提供有台灣版的繁體中文版,有台灣的學者參與,非常專業。 

夏洛特市抗議種族歧視。(美聯社)
美國夏洛特市抗議種族歧視。(美聯社)

《好人怎麼會幹壞事?》要告訴我們,為了符合社會期待,我們擅長欺騙,不僅是欺騙他人,連自己的意識也蒙騙,因為我們想要自己成為好人。可是無論我們怎麼欺瞞自己,潛意識裡早在過往文化環境裡學會對特定群體的刻板印象,形成社會心智臭蟲和盲點,我們總是用有色眼光看待這世界,更糟的是,我們這樣的偏見往往是不知不覺的。我們心中默默以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黑人、女人、老人、窮人、自己人都有不同標準,無時無刻不在貼標籤。因此,我們割裂的心智產生認知的失調,有著不願面對的矛盾。 

他們表示,內隱關聯測驗多年來,讓人類潛意識中的心智臭蟲、問答謊言、思維失調、刻板印象、內群體偏好等類不自覺的偏見與歧視一一顯形。這些先入為主的盲點、歧視和偏見,雖然甚少顯現在意識中,可是卻因為隱性的好惡而影響了社會上的許多層面,強勢的群體無意中讓弱勢群體更處於無形的挨打局面,進而甚至主導了公共政策的走向。

如果真的好奇,可以去implicit.harvard.edu網站做測驗,看看自己是否有盲點、歧視和偏見,即使有也不需要太難過,這只是在曝露出自己的刻板印象,並不代表自己在理性思考下是認可這樣的刻板印象。已有上千萬人做過測驗,相信多數人都有所謂的有盲點、歧視和偏見,很多公認的好人也會有,甚至連弱勢群體都可能對自己所屬的群體有有盲點、歧視和偏見,例如女性誤以為女生的數理天生不佳,所以提早放棄往可能更適合的理工發展。

《好人怎麼會幹壞事?》也提到許多案例說明偏見和歧視的強大力量。有本好書《不平等的審判: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為何司法判決還是這麼不公平》(Unfair: The New Science of Criminal Injustice)也告訴我們,種族偏見讓特定弱勢族群不僅更易被定罪,也被判更長的刑期,還三不五時被警察誤判而擦槍走火(請參見〈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什麼是不平等的審判〉)。

我們為何在潛意識裡藏有刻板印象,並非是因為我們天生邪惡,是因為我們演化來的心智,常常要在複雜的狀況下省力地快速作出判斷,那些無法有刻板印象快速省力地作出判斷的人,已經演化的長河中被天擇淘汰掉了。而即使偶爾誤判的人,總比慢慢思考而不誤判的人,還容易在險惡的環境下存活。於是我們大多是一群潛意識中充滿偏見的人的後代子孫。這在過去一生頂多只見過幾百人的傳統社會中,壓根兒並非什麼問題,可是在天天會遇到不同族群,而且需要複雜協作的現代文明社會裡,我們這些刻板印象,卻輕則影響了對他人性格、能力、潛力的評價,重則陷他人於不義。

那我們就該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是!《好人怎麼會幹壞事?》也探討了我們如何消除或超越潛意識偏見,讓我們更認識自己、更客觀公正、更表裡如一,也提供了一些指導原則與策略。例如過去古典樂團的女性長期顯著偏低,可是後來發現利用聞其音不見其人的招募方式,樂團可以更公正地找到優異的演奏家,不再受性別的刻板印象主導,女性開始能夠不受制於偏見而顯現才華嶄露頭角;除了改進制度,在更尊重多元文化的社會,也可能會有更多人從小接觸了更多樣的想法和文化,所以刻板印象更不易根深蒂固。

《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是本非常有啟發性的書,但也有一點小缺點,那就是作者幾乎在整本書中,都僅圍繞在他們自己的內隱關聯測驗的結果作討論,我相信社會心理學應該有其他類似的測驗或研究能夠告訴我們那些刻板印象是怎麼回事。這些研究是很重要的,因為透過認識我們心中所隱藏的盲點、歧視和偏見,我們才可能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也才能夠真正成為自己心目中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