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何其幸運,上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都沒有全面關閉學校,少數停課,多數分流上課加線上教學,九月新學期即將到來,可以樂觀期待輔之以線上教學的正常開課,台灣猶如這場「世代浩劫」的「小型諾亞方舟」,容納台灣學生、包括港澳的境外生,遺憾的是,獨缺小明和陸生,即使「空艙以待」,政府依舊視而不見。
小明不能回台是人道問題,已經學籍的陸生不能來台,是剝奪他們該有的就學權。更荒謬的是,教育部才通函各大學,各國境外舊生全面解禁來台就學,包括五千多名尚未入境的在學陸生;傍晚立刻改口表示,「因兩岸考量」,排除陸生舊生來台,僅應屆畢業生可申請來台就學,政策逆轉簡直是「小明」決策的翻版;為此,各大學校長紛紛遺憾,最遺憾的是,美國大學校長還能逆轉川普不發簽証給境外生(因為都採線上教學)的決策,台灣校長們的遺憾既不入決策者之耳,更不入決策之心。
政府決策東搖西擺,惡整的不是陸生,而是各大專院校,因為這個政治化的教育政策,學校得準備兩套教學;不論教育部、陸委會或防疫中心,都沒辦法說出一個道理:「身份管制」符合哪一條「防疫專業」?各大學都做好檢疫準備,迎接包括陸生在內的境外生,偏偏防疫中心說不行,隨口說不行容易,防疫中心有人到大學實地確認到底行不行嗎?如果真不行,該改善加強的是哪一樁?
陳明通的「戰略目標」還要等「適當時候」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得對,「大陸不配合不放人,你開放也沒有用啊!」問題是,不管大陸是否配合,我方站穩開放立場,對岸不放人責在對岸,何必扛著封閉責任,關門討駡呢?陳明通既言明,「我們的戰略目標就是讓他們回來念書」,所謂「呼籲大陸不要擋」不是廢話嗎?我們不開放又如何對照大陸硬擋呢?
事實上,疫情最嚴峻而兩岸關係最緊張的上半年,北京已經宣布暫停新學年的陸生來台名額,簡單講,若北京政策不變,陸生在台就只剩下四年大限;不開放陸舊生回台就學,就連這四年光景也不可得;台灣少子化趨勢呈陡滑坡,根據教育部估計,一百零九學年,大學生將跌破百萬,未來十六年將以年減一萬五千人的速度下滑,教育部不必再規畫陸生返台就學的配套,直接規畫裁併大學得了。
更直截的說,教育與婚姻是兩岸交流最不具政治性的;但的確具有「戰略意義」,開放兩岸婚配與教育交流,其重要性絕不亞於兩岸經貿交流;陸配、小明與陸生,不是防疫的缺口,相反的,他們正是台灣安全的屏障,行政院長蘇貞昌不懂,陳明通必須懂,而且要講得讓蘇貞昌懂。陳明通要藍委相信他,「適當的時候要開放」,陳明通自信滿滿,但是,所謂「適當的時候」可能就在政府政策拖磨中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