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錢發得太快、太多,從上月通過紓困3.0的2100億元預算中,大半是補過去「超支」的部份即可看出。甚至花500多億元的三倍券,因「姍姍來遲」,其效果甚至是否有必要都備受質疑。
這筆帳,當然就要算在政府頭上,這些部會中又以交通部、經濟部為花錢大戶,其它部會則是「有為者亦若是」,跟著花錢發各種XX券,似乎深怕不發錢就不能讓民眾感受該部會的存在、體會政府德政。如果這些部會在決定是否發錢時多想一下其必要性與財政情況,對稅金使用多那麼一點成本效益觀念,許多錢應該不必花、也花不出去,這樣至少可省下一半的錢,財政部也不必借這多錢,相較亂花錢的部會,負責收錢收稅的財政部責任反而少。
今年財政情勢的逆轉,也該讓政府記取一些教訓:永遠要居安思危,多存糧草,因此世局多變,永遠要讓政府財政保持相當的餘裕,以因應可能的變局。上次舉債破表就是馬政府初期為因應金融海嘯及莫拉克風災;也要記得美國柯林頓政府曾有財政盈餘交給小布希,結果小布希搞大減稅,接著碰上911,先救經濟再打了2場戰爭(阿富汗與伊拉克),美國政府財政自此病入膏肓。
蔡政府更別忘記,今日財政得有餘裕,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財政部長張盛和不畏壓力推「財政健全方案」─其實這就是一個加稅方案,張盛和甘冒大不諱加稅的原因,就是認為必須讓財政多留餘裕、才能因應各種可能的變局。蔡政府切勿在享受前人種樹果實之餘,卻留一個爛攤子給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