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4日朝日本海方向發射一枚飛彈,最後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不過北韓官媒當天下午卻大張旗鼓地宣示,這是一枚「可打擊世界任何角落」的洲際彈道飛彈,金正恩更說這是「讓美國很不爽的國慶禮物」,而且「以後要常常送,免得他們閒著沒事」。在金正恩的誇大宣傳背後,這枚洲際彈道飛彈會是真貨嗎?
什麼是洲際彈道飛彈?
顧名思義,「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簡稱ICBM)是一種可以攻擊其他大洲的彈道飛彈。當然,隨著發射地點與攻擊目標的位置不同,「洲際」並不一定代表距離遙遠,從南歐攻擊北非、從西亞攻擊東歐,也都算是一種「洲際」。不過根據研究軍武科技的美國科學家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官網說明,「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應在5500公里以上。
之所以將「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訂在5500公里,主要是美國與蘇聯簽訂《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 I)規定下來的,因為這個數字恰好是美國本土東北部與蘇聯本土西北部的最短距離,超過5500公里,代表美蘇就可從本土發射飛彈有效攻擊對方。
誰有洲際彈道飛彈?
這種超長程武器構想的始作俑者是納粹德國,著名火箭專家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想要製作一種能夠直接攻擊紐約等美國本土城市的武器,但隨著納粹壞滅,這個構想並未付諸實現。蘇聯繳獲一批納粹的V2火箭,加上火箭專家謝爾蓋·科羅廖夫(Sergei Korolyov)的長期研發,蘇聯在1957年5月15日成功試射人類首枚洲際彈道飛彈R-7。
World's 1st ICBM made its inaugural launch attempt 60 years ago today. Here is the R-7 family in its true colors: https://t.co/JOWwi8TG4H pic.twitter.com/Qm1NbQyX8c
— Anatoly Zak (@RussianSpaceWeb) 2017年5月15日
R-7(北約代號SS-6)雖然在美蘇軍備競賽中拔得頭籌,但這款飛彈只能在發射前加注不可貯存的低溫推進劑,而且高達34公尺的巨大體積,當時的技術也只能使用發射架從地面發射,種種不便讓R-7的反應速度與生存能力不佳,最後僅進行了象徵性的部署。
#TDIH 1966 ABRES test launch of an #Atlas D #ICBM, nicknamed "Golden Mountain" by AFSC takes place at Vandenberg AFB, CA. pic.twitter.com/Pwhy8hFzjw
— ICBM History (@ICBMHistory) 2017年6月27日
至於為納粹當初研發飛彈的德國科學家,後來有不少人被秘密移轉到美國,轉而為美軍效力。美國陸續製作出幾款中程彈道飛彈,更在1957年成功試射了擎天神(Atlas)洲際彈道飛彈,擎天神-D(Atlas)在1959年進入量產。射程號稱可達14000公里的擎天神飛彈,曾在美國本土部署了超過百枚之多,並在1965年全部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