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他關注兒童人權,但他對待大人卻顯得尖酸苛刻。譬如他曾在書中寫到「五個凍結不適任的人的平凡手段」,其中有一項是:「讓他生病,比如說在他路上放個東西,讓他摔斷骨頭(不小心燙到、不小心打到眼睛)。」讀到這裡,不禁令人心驚膽跳。他花了不少篇幅在談自己的同事和孤兒院的人力管理,而這類「平凡手段」,或許正展現這位聖人平凡的一面。
柯札克經常告訴小朋友:「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夢想和祕密。」而他的祕密是,他一直有自殺的想法,總是隨身攜帶氯化汞和嗎啡藥錠。同時,他也曾思考、規畫不盡然政治正確的議題——安樂死:「完善打造的政府單位,有著寬廣的大廳、小房間和辦公桌。員工包括律師、醫生、哲學家、商業顧問,來自不同年齡層,各有各的專業……,我們必須正視這個議題。」
在戰火中堅守傳世不朽的價值
畢竟日記與隨筆是歲月累積,這樣的文體並不是讓人能一口氣讀完的作品,如同作者自述:「你必須讀一整天,才能稍微明白我的一天。」除了書中提及的愛與絕望經常叫人停下來思考,也建議讀者在閱讀之前,可以先稍微瀏覽納粹政權占領波蘭的歷史,更能理解作者寫作當下所面臨的政治與社會處境,而不至於被一些細節卡住。
柯札克的日記並不是要創造戲劇性的故事或建構一套可供對話的理論,戰爭底下個人生命史的紋理,讓人看見的是一個人信守和堅持的價值。戰爭是非日常,而價值是日常,如同他寫到:「好好地過一天,比寫一本書還難。」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
作者: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
譯者:林蔚昀
出版:網路與書,2020年7月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