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義者魯塞薩巴吉納在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期間擔任飯店經理,他利用職務累積的人脈和物資挽救1286名難民,這段歷程於2004年改編為電影《盧安達飯店》,在許多國際影展贏得獎項,也讓觀眾重新省視殖民主義的有害遺產與大屠殺悲劇。但盧安達政府8月31日卻逮捕魯塞薩巴吉納,並以恐怖主義、縱火和謀殺罪名起訴,他的家人認為這是由於他控訴政府侵害人權。
《盧安達飯店》的英雄
中非國家盧安達曾是德國和比利時的殖民地,殖民者皆採間接統治,將權力下放給僅占18%人口的圖西族(Tuisi),讓他們統治占約八成人口的胡圖族(Hutu),埋下悲劇遠因。
比利時殖民者臨走前轉而將政權交給胡圖族,1962年盧安達獨立後,國內對圖西族的歧視與暴力層出不窮,許多圖西族人逃往鄰國烏干達,部分難民組成「盧安達愛國陣線」(FPR,現盧安達執政黨)。胡圖政府和FPR的內戰讓盧安達境內的種族暴力升溫,更有部分胡圖族人受政府控制的媒體煽動,愈發憎恨圖西族,也囤積不少武器。
大屠殺的導火線是一場空難。1994年4月6日,時任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Juvénal Habyarimana)與蒲隆地總統恩塔里亞米拉(Cyprien Ntarymira)搭乘的飛機準備降落首都吉佳利(Kigali)機場,卻遭火箭砲擊落,機上人員全數罹難。總統座機墜地的火光之後,胡圖極端分子紛紛舉起刀械,毫不留情地戕殺圖西族和溫和派胡圖族。
1994年4月至7月的100日之間,盧安達約有近百萬人遭到屠殺。然而國內陷入屠殺混亂時,FPR只專注奪取政權,沒有及時對受害者伸出援手,直到FPR攻下首都、胡圖政府垮臺,全國70%圖西人已經慘死。
胡圖族的魯塞薩巴吉納(Paul Rusesabagina)當時在吉佳利擔任飯店經理,他利用職務帶來的資源,並運用奉承、賄賂、外交聯絡等手段,挽救了1286名難民,其中包括圖西族的妻子塔蒂安娜(Tatiana Rusesabagina)。
改編電影《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上映後,魯塞薩巴吉納的義舉獲得注目。2005年,時任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授予魯塞薩巴吉納「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Award),肯定他在面對種族滅絕的恐懼時,仍能展現非凡的勇氣與同情,並表示「他的生命提醒我們,我們有道德義務對抗各種形式的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