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消費者透過消保官或消基會協調,但除非業者有明顯違法,消保官才可透過行政裁罰要求改善,否則兩邊的糾紛難有解決的可能。游開雄指出,消費者在面臨「倒楣認輸」或「訴訟」的抉擇時,由於大部分的爭議消費金額並不高,消費者往往因而自我退縮,也給了業者運用這種消費心理作祟的空間。
預付型交易 選擇有履約保證的商品才安心
除了網購,近年來常見的爭議還包括「預付型交易」,意即先付錢,再分期、分次享受商品或服務的交易,包括百貨公司、大賣場、餐飲業、健身中心及補習班等都常使用這種促銷方式,不過一旦業者經營不善倒閉,消費者往往求救無門,2016年全國消費爭議件數居冠的即是屬於預付型交易的「補習類」。
何修蘭指出,由於消費者先行付費,若業者未採用信託專戶或履約保證模式,一旦倒閉就很容易產生消費爭議,而且案量會在短時間內暴增。「像是邱素真瑜珈出售終身課程,但根據《短期補習班管理規則》,一期最多只能6個月,業者根本違法收費。消費者認為一次繳交22萬可永久使用很划算,但邱素真瑜珈在台開業40幾年,客戶之多也導致倒閉時產生爆量的消費爭議數。」
消保會即建議消費者在進行預付型交易時,不要被花俏的促銷優惠迷惑,不要一次買太多,且最好儘快用完,更重要的是要詳讀買賣契約,並選擇有履約保證的商品,才不會發生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