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保障弱勢消費者?這些行業連定型化契約都難產

2017-07-31 08:30

? 人氣

台灣人喜歡「算吉日、辦喜事」,往往在半年到1年前就訂下喜宴餐廳,不過其間變數多,若要取消婚宴,就容易與業者衍生糾紛。圖為婚宴會館。(顏麟宇攝)

台灣人喜歡「算吉日、辦喜事」,往往在半年到1年前就訂下喜宴餐廳,不過其間變數多,若要取消婚宴,就容易與業者衍生糾紛。圖為婚宴會館。(顏麟宇攝)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無數次消費,小至買晚餐、衛生紙,大至購屋、買車,交易多半都能順利地銀貨兩訖,但發生爭議的交易也並不罕見,根據行政院消保會統計,2016年全國共有4萬5千餘件申訴案,其他並未循官方管道處理的爭端更不知凡幾,弱勢的消費者,難道沒有方法可以自保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定型化契約」就是消費者權益的靠山。所謂定型化契約,是一套由政府與民間消費團體討論出的合約規範,針對民眾日常的消費,訂出必須遵循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如果消費者與業者所簽訂的定型化契約違反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的條款,就視為無效。以去年才上路的國內旅遊定型化契約規範為例,法律明定,應記載旅遊地區、城市或觀光地點及行程,不得記載行程、住宿為「僅供參考」。由於買賣雙方資訊透明度不一,消費者顯為弱勢,因此,定型化契約內容必須更多地向消費者傾斜。

定型化契約向消費者傾斜 具有法律強制力

雖然定型化契約對消費者較有保障,但許多消費類別至今仍沒有定型化契約,例如:婚紗攝影、婚宴、傢俱以及套書等。

為什麼喜宴消費無法訂出定型化契約?消保官何修蘭解釋,台灣人喜歡「算吉日、辦喜事」,往往在半年到1年前就訂下喜宴餐廳,不過其間變數很多,甚至不乏新人因故分手者,若要取消婚宴,就容易與業者衍生糾紛。但因為買賣雙方認知差距過大,即便主管機關衛福部多次協調,仍難凝聚共識,目前只能以條件較為寬鬆且無法律強制力的「契約範本」規範雙方,可是就連範本的落實都有困難。

20170728-風數據,消費爭議專題,婚宴會館。(盧逸峰攝)
許多消費類別至今仍沒有定型化契約,婚宴即是其中一例。(盧逸峰攝)

何修蘭解釋,現行婚宴「範本」規定,90天內取消婚宴的話,一毛錢都不能跟消費者收,業者認為太向消費者傾斜,消保團體則無法接受業者所提取消訂席必須提早至少半年前的要求,若連範本都難以運作,規定更為嚴格的定型化契約就更難達共識了。

範本僅具行政指導性質 沒有懲處機制

何修蘭指出,範本僅是「行政指導」性質,落實現況很差,沒有強制力,也沒有懲處機制,消保官往往只能公布「不友善業者名單」,消費者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婚紗攝影也有同樣的問題。現行「範本」規定,若要取消交易,業者可沒收2成訂金,但消費者通常無法接受,雙方爭議不斷,但要研擬定型化契約,卻又無法凝聚共識。

20170728-風數據,消費爭議專題,婚紗攝影店面。(蘇仲泓攝)
婚紗攝影業要研擬定型化契約,但消費者與業者卻無法達成共識。(蘇仲泓攝)

面對如此不利於消費者的現況,難道沒有更高的法律規範?何修蘭感嘆,因為消費屬於私人之間的行為,因此消費者只能自行打官司,行政機關沒有辦法有作為,而即便打了官司,「法官可能也會認為應該依照範本來作為,也沒有其他辦法」。

向官方申訴 調解成立比率並不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