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常碰到大明星嗎?「三台會」記事有感

2017-08-04 06:10

? 人氣

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中評社)

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中評社)

7月23日,我和二十幾位台灣學者前往山西太原參加中共舉辦的「三台會」(全稱為「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前前後後我在山西待了一個星期,除了一天半的議程討論,大部分的時間我都穿梭於山西的大街小巷。過去對於中共如何理解、詮釋兩岸問題,大家都已相當耳熟能詳,但其實我對大陸民間社會如何看待台灣問題卻更感興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台灣的主流媒體上,我們看到的「中國」,大部分是中共官方政權、菁英所代表與建構出來的中國,一絲絲的民間聲音都很難摻雜其中,所以台灣民眾印象中的「中國」,是一個對台灣不斷打壓的「中國」,並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中國」。然而,當你實際走入中國的民間社會,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出現了,於是你開始感到困惑,到底誰才是「中國」?誰代表「中國」?

在山西有兩、三位大陸民眾知道我來自台灣之後,都不約而同地提起台灣的「茶葉蛋教授」,其實這在台灣是一則小到不能再小的新聞,我連這位「茶葉蛋教授」的姓名都不知道,只因他數年前在台灣的談話性節目上說,普通的大陸民眾連茶葉蛋都吃不起,讓一大票的大陸人都感到不可思議。這件事最近在大陸的網路媒體廣為流傳,頓時讓台灣的「茶葉蛋教授」人盡皆知。這件事讓我開始思索兩岸資訊傳遞落差的問題,包括兩岸民眾關注的焦點、解讀、詮釋等差異化問題,未來如何化解雙方的資訊不對稱與落差,將是促成雙方良善溝通的重要關鍵。

為了體驗大陸目前相當盛行的「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我特地跑去申辦大陸手機門號和銀聯卡。在手機店時,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店員劈頭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在台灣會常遇到大明星嗎?」這個問題讓我愣了一下,說實話,我在台灣活那麼久,也只有在夜市遇過孔鏘,這樣算嗎?這位年輕店員的問題看似突兀,但其實很多大陸的年輕這一代幾乎都是聽周杰倫、蔡依林的歌長大的,每個人都對台灣的流行歌曲朗朗上口。甚至在早期,「台灣」可以是一個品牌,一種想望,許多商品只要冠上台灣,價格就可以翻上好幾番;而這就是台灣的軟性影響力,過去台灣的執政者都輕忽或不知如何善用這種軟實力來影響兩岸關係,殊為可惜。

為了申辦大陸手機門號和銀聯卡,我在山西足足花費一整天的時間,結果手機門號辦成了,銀聯卡卻無法辦,原因是電腦中的資料無法建檔。中共不是常宣稱「兩岸同屬一中」嗎?怎會拿著台胞證,卻連一張銀聯卡都無法辦?這也讓我開始懷疑中共宣稱出台那麼多惠台措施,真正落實到位的有多少?

在辦手機門號時,服務人員拿著我的台胞證要資料建檔,結果不是找不到相應的格式,就是不知該輸入那些台胞證的號碼,光是資料建檔就花了我二、三個小時,這期間手機店長餓著肚子協助我解決手機門號的問題,還怕我久等不耐,頻頻向我解釋中間出現的問題環節。那時我內心真實的感受是,大陸的民眾其實很良善的,台灣在面對兩岸問題時,應該將中共政權與大陸民眾作區隔對待,而不是成天將其稱為「426」,因為這並不會讓台灣真正比人家優秀到那裡去。

台灣應該在大陸的民間社會廣交朋友,建立廣泛的「友台」、「愛台」的多股力量,如此才能貫徹賴清德的「親中愛台」真諦,為台灣在兩岸賽局中尋得真正可著力的戰略槓桿。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