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蔡英文為何示弱?雙十講話不只看表面!

2020-10-12 06:50

? 人氣

3、養成國際上同情台灣的氛圍,台灣屬於國際性社會,不屬於中國,北京如果不快點來談,台灣就會愈來愈國際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秉持「價值同盟」的原則,在國際社會廣結善緣,並且跟理念相近及友我國家,持續提升夥伴關係;我們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

4、表達台灣已經有許多潛在盟邦,這種表達,既是對北京施壓,也是暗示北京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緩和的話,可以有助於北京在其他國際場合減輕外在的疑慮:

「…在區域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擔憂中國擴張霸權的此刻,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的開始。」

5、進一步強調,要改變的是北京,但沒有像去年提到北京以鋭實力壓迫台北,而且台北會根據北京的改變而也採取若干調整,如此,台北可以就成為化解北京國際孤立的助力:

「…北京如果能正視台灣的聲音,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和台灣共同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相信一定可以化解區域的緊張局勢。」

6、台北不會有新的行動,北京最好不要有新的行動,台北對北京保持的是維穩的態度,而不是制衡:

「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我們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7、這裡暗示的是,也許可以談軍事互信、和平協議(談不成也可以達到緩和效果,畢竟總不能說,談不出結果,就突然片面升高緊張),因此影射了比較具體的誘因:

「…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

8、可能可以接受「兩岸」作為雙方身分,今年沒有批評一國兩制,而且今年不用中國作為稱呼,與這兩年以來的用詞大不同,沒變的只是絕不能接受一個中國的前提:

「…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最值得分析的角度是,台北這些都是表態而已,沒有提出政策調整的實際內容,甚至可以完全不調整,只是在言詞上表達間接、但明確的降溫和解呼籲。有三點值得提出來:

第一、目前承諾不會再有新的政策變化,但這個承諾隨時可以改變,因此沒有可取信的依據。

第二、至於未來隨時改變的原因,可能是遵從華府的戰略指示,也可能是在取得華府諒解或自忖足以擺脫責任的情況下,因為台灣內部的形勢需要,轉而選擇升高衝突;

第三、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所謂台北願意共同、善意、相互的前提恰恰是,台北還有不少其他可以使用的政策資源或工具,用來對北京進行政治擾亂,提高對抗;起碼台北自己認為,這次表態是善意的,意思是採取了自我克制的,那不就反映出,台北也自己認為還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可用,除非是空城計,否則怎麼會覺得自我克制是值得讚賞的?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