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憂1:新形態對手
精品投行搶生意、矽谷搶人
然而大摩並非無懈可擊,首先聯準會(Fed)升息已成定局,傳統銀行將提高存款利率吸金,威脅大摩同型業務,大摩今年第2季吸收的存款金額,較去年同期下滑7%,就反映這個趨勢。
其次是外來競爭日趨激烈。近來全球最大初次公開發行案(IPO)——沙烏地阿拉伯的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找上精品投行莫里斯(Moelis)做唯一獨立顧問,放棄高盛與大摩,就是一個指標。
「精品投行」和高盛、大摩等傳統投行不同,它們專攻企業購併、籌資等業務。近年來諸多大型購併及IPO案,從卡夫食品(Kraft)併亨氏(Heinz)、德意志證交所與倫敦證交所合併,到阿聯的國營石油公司(Adnoc)、沙特阿美上市案,皆落入精品投行之手,這是包括大摩在內的傳統投行一大隱憂。
另一外來競爭則是矽谷,首先表現在人才流失。大摩前財務長、被譽為「華爾街最有權力的女人」的波拉特(Ruth Porat),2015年離開她服務近30年的老東家跳槽Google,原因之一就是矽谷的銀彈攻勢:波拉特在Google第一年就可領到逾3千萬美元薪酬,她在大摩薪酬則約1千萬美元。
華爾街近來縮衣節食,大摩近來就降低新雇員工薪資,財務長普魯真(Jonathan Pruzan)表示,要把錢花在「留住老員工」上。但減新人薪酬使華爾街更難招募到新血,據去年11月《經濟學人》引述的數據,一個菜鳥工程師在矽谷年薪12萬美元,「比華爾街同年齡者還多。」華爾街想砸錢留老員工,從波拉特跳槽來看,亦無法追上矽谷,這將是大摩這類投行的問題。
隱憂2:電腦投資潮
1萬6千名員工最大挑戰
更大的競爭來自電腦。華爾街近年來盛行「機器學習」(ML)——也就是用電腦取代人腦投資,高盛就是最熱心的實踐者之一。大摩執行長高爾曼對此風潮卻嗤之以鼻。「1999年我們在電影裡就看過了,」他認為消費者偏好不同,市場因此誕生不同部門以符合所需,「電腦投資顧問只是其中一個部門而已。」
在高爾曼看來,只有人們不再把真人投資顧問建議當一回事時,電腦才會取代人腦,「但目前根本不是這樣。」電腦乍看似比真人便宜,但高爾曼認為一分錢一分貨,考量到像摩根士丹利提供的顧問諮詢服務、不同產品組合,「這種價差不能算貴。」
但電腦投資成風潮畢竟是不爭的事實,2011年金融科技(Fintech)獲得的投資金額為25億美元,至去年已成長逾8倍,達232億美元。2010年以來,用人工智慧(AI)投資的對沖基金,其報酬率是一般對沖基金的兩倍;數學家西蒙斯(James Simons)創立的基金,靠數理模型與電腦程式,至2016年創下連續27年兩位數報酬率,西蒙斯稱「我是模型先生,從不進行基本面分析。」
這類數理投資派崛起,意味著傳統金融人才具備的專業知識無用武之地。諮詢機構Opimas預估,2025年華爾街從資產管理到證券交易各部門,總計將減少23萬個工作機會,只有科技與資料處理的工作逆勢成長,這對旗下有高達1萬6千名真人顧問的大摩將是一大衝擊。
在科技化部分,高盛比大摩走得更遠。目前大摩帳面數字雖優於高盛,但外有精品投行與矽谷競爭,內有電腦投資夾擊,堅持以人為本的大摩,在這場「龜兔賽跑」中能領先多久?這將是這家「新華爾街之王」未來的挑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