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各方近來爭吵不斷,中國和東協國家一眾外長8月6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東協10+1會議期間,通過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這會為南海主權爭議劃上句號嗎?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會後表示,北京當局與東協10個成員國與中國就南海爭議的討論已取得實質進展。他並說,現時區內局勢相對緩和,這有助區內穩定發展。
BBC中文為大家剖析各方商討的結果。
東協跟中國談了甚麼?
各方均沒有透露框架文件的詳情,但日本共同社取得的資料顯示,框架文件指出最後的協議並不會用作解決領土或海上邊界糾紛。文件有部份指,最終的協議會幫助各國防止在邊界上發生事故,但並無作具體說明。
香港《南華早報》也報導,框架主要列出各國在南海活動的原則,並鼓勵各國在這方面合作。
東協和中國一眾外長早在五月時已經就框架文件達成共識,各國將在十一月開始正式就具體的內容談判。但中國外長王毅指,開始談判前,必須完成「所有需要的準備工作」,域外國家也不能作出任何重大干預。
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玻利瓦爾(Rob Bolivar)透露,各方將以「三步曲」的方式落實框架。首先會在東協部長級會議上正式宣佈《南海行為準則》框架,並在隨後發表的東協主席聲明內予以確認。然後,各方會在八月下旬舉行的會議上討論落實具體條文的方式,最後在11月舉行的東協與中國領導人會議上宣佈開始就行為準則的具體內容作討論。
各方反應如何?
官方媒體分別發文,呼籲各國支持透過框架解決問題。《中國日報》英文版在社論點名批評英國外相約翰遜早前宣佈派出航空母艦到南海巡航的計劃。
評論指,如果這些「域外國家」誠心支持各國在南海自由航行的權利,那麼他們更應支持中國與東協達成的框架協議。
新華社也發出英文評論文章,指是時候在南海問題上打開「新的一頁」。
菲律賓報章《詢問者報》稱會議的結果是中國外交上一大勝利,報導更引述當地一名學者海達裏安(Richard Heydarian)把它稱為中國「灌籃成功」。
但不是每一個有參與的國家均對結果感到滿意。據報,越南的代表在會上多次要求在會後的聲明內就中國在南海的建設工程加入較強硬的措辭,也要求最終通過的《南海行為準則》必須具法律效力,否則獲通過的議案將沒有意思。
南海從此「風平浪靜」?
有分析留意到,隨《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發佈的外長聯合公告似乎顯示,中國漸漸可以透過它在東協內的盟友,影響這個聯盟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據了解,各方初時未能就應否在文件內提及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達成共識,文件因而未在周六(8月5日)外長會議結束後發表。法新社也引述有參與撰寫聲明的外交官指,文件用字「小心翼翼」,避免惹怒中國。
柬埔寨在會議中,多番反對越南提出在聲明中對中國使用強硬措辭的要求。
菲律賓的反應也比前總統艾奎諾(Benigno Acquino)管治時緩和得多。日本共同社報導,菲律賓計劃草擬聲明,指馬尼拉當局不希望美國介入在南海的主權爭議。
東協去年7月也無法就海牙仲裁法庭對南海主權誰屬的決議達成共識。當時有報導指,中國的盟友柬埔寨阻止在聲明中提及任何有關南海仲裁結果的字眼。
法新社引述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比爾·黑頓(Bill Hayton)指,這似乎顯示中國政府對東協各國「逐一施加壓力」的戰略漸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