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和平交接是美國自建國以來延續至今從未間斷的傳統,這成為了美式民主的一大閃光點,被前總統雷根稱為「奇蹟」。
這一傳統是否會在2020年這場異常激烈、狀況迭出的大選中遭遇不測?兩位總統候選人在最近幾個月的競選活動中,對是否接受選舉結果的答覆和表述,催化了相關的討論。
川普總統多次在記者的追問下未對權力和平交接做出明確承諾,而是將話題轉向選舉公正性的問題。在9月29日的首場總統辯論上,主持人華萊士問川普總統:「你是否能承諾,不會在選舉結果獲得獨立的認證之前宣布自己是獲勝者?」川普總統回答:「如果這是一場公平的選舉,我百分之百支持它。但如果我看到成千上萬的選票被操縱,我不能同意。」
在民主黨一方,拜登10月10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場競選活動上表示,他輸掉選舉的唯一可能就是對方在投票站「耍詐」。他隨後向記者澄清,自己並不是在暗示會拒絕接受選舉結果。不過,民主黨中另一位重量級人物——前國務卿、2016年民主黨總統提名人希拉蕊今年8月在接受採訪時曾建議拜登「無論如何都不要承認敗選」。
雙方的言論引發一些人擔憂:今年的大選,是否會出現一方以「選舉不公」為由,拒絕接受選舉結果的局面?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11月3日投票站關閉之後的計票結果顯示一方以壓倒性優勢大勝,則敗選方提出異議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如果初步的計票結果顯示雙方差距不大,則出現選舉爭議的可能性就會隨之增加。
2020年大選的特殊性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預計今年以郵寄投票的方式投票的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大量郵寄的選票會在11月3日投票站關閉之後才開始清點,而隨著這些選票被計入總數,即時的選舉結果或將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曾暫時領先而後卻落敗的一方就更有動力對這些郵寄投票的合法性發起挑戰;此外,受郵寄投票因素的影響,今年最終的計票結果可能會比往年出爐得晚。等待的時間越長,中間發生變故和爭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再者,郵寄投票這種模式對很多選民和選舉組織者來說都相對陌生,在郵寄空白選票、填寫選票、回收選票、清點選票各個環節難免有規則模糊之處,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錯漏的可能。這些都可能成為爭議的來源。
卓克索大學政治學教授羅森堡(William Rosenberg)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如果普選票、選舉人票或者州代表票數很接近的話,我們會面臨一個真正的憲政危機。 」
憲法為權力和平交接打下堅實基礎
不過,雙方陣營對選舉結果有爭議,並不意味著權力的和平交接(這其中也包括權力的和平延續)就會因此破裂。在美國歷史上,選舉爭議多次發生,但最終均以權力和平交接作終——這首先得益於美國憲法打下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