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在美國都當過總統、國務卿了,白人種族主義為何還是陰魂不散?

2017-08-16 09:10

? 人氣

美國維吉尼亞州沙洛斯維事件:為何美國仍有種族主義?

美國維吉尼亞州沙洛斯維事件:為何美國仍有種族主義?

美國維吉尼亞州沙洛斯維市12日發生白人至上主義分子與反種族主義人士衝突,一名新納粹青年開車衝撞和平示威人群,造成1死19傷,慘劇震撼全美。民主黨籍的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凱因說:「這不是我們(美國人)的樣子。」美國已經有過黑人總統、黑人國務卿,為何白人至上主義依舊「陰魂不散」?《華盛頓郵報》集結社會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成果,梳理種族主義的偏狹思想至今仍存的真正原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種族主義何以無法根除?專家:大環境使然

美國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瑞契森(Jennifer Richeson)稱:「某方面來說,原因很簡單,人們從環境及文化中學習。我們常說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包括成為種族主義者。事實就是,除非父母的言行教導孩子不要成為種族主義者,不然他們就可能成為那類人。」她還說:「這不是來自內心深處培養的邪惡念頭,而是大環境使然。」

美國維吉尼亞州沙洛斯維事件:為何美國仍有種族主義?
美國維吉尼亞州沙洛斯維事件:為何美國仍有種族主義?

瑞契森以剛入學的新生為例,這群新生本能地會開始「區分」不同群體,接著物以類聚,「孩子很快就習慣這種環境」。位於美國波士頓的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一項研究發現,就算電視節目沒有出現言語表達種族主義,但觀眾依然能夠從黑人與白人演員的劇中肢體動作,覺察到他們散發出種族議題訊息,而這樣極細微的訊號瀰漫生活周遭。

種族主義利用個人內隱偏見放大效果

美國紐約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諾勒斯(Eric Knowles)專門研究政治與偏見議題,他直言:「很不幸地,區分『我們─他們』的心態是生物本能的一部分,很多研究都證實人類會區分誰是『同類』,且這是根深蒂固的天性。」不過諾勒斯強調,人類物以類聚是天性,但用種族來劃分彼此是受到社會影響,「意識形態是最可能促使人這麼做的因素」。

諾勒斯說,當不是每個人都帶有內隱偏見,有些人就會對無法公開表達成見感到害怕或不滿,「但若人們接觸到一些團體持續放大內部不滿,像是對種族不滿,人們每天累積的內隱偏見會逐漸變得暴力。」而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對其追隨者「長期綁架其思想」,讓人覺得對種族產生恐懼是正常現象;他指出,白人至上主義者在沙洛斯維事件中高喊「我們無法被取代」及「白人的命也是命」即是一例。

犯下2015年6月17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教堂屠殺案的兇手魯夫(Dylann Roof)(AP)
犯下2015年6月17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教堂屠殺案的兇手魯夫(Dylann Roof)(AP)

諾勒斯表示:「我認為這類暴力思想在人群間傳遞,且人們還接受它,尤其是感到不滿的人,原因之一就是白人覺得他們在社會中受到歧視。」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Charleston)黑人教堂屠殺案凶手魯夫(Dylann Roof)曾在日記中寫道,想要「為我的種族(白人)採取行動。」諾勒斯更直言,美國總統川普在事發第一時間沒有強烈譴責種族主義,也讓這些人認為,表達內心對種族的不滿沒有不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