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諷刺的是:蔡、林一定都不知道(因為不看數據,或看了不知因果關係),蔡英文最後說的「今年即使面對疫情挑戰,台灣總體經濟依然穩健成長」,貢獻最大者恰恰是中國;全球主要經濟體因疫情全部陷入衰退,中國率先復甦恢復正成長,其對外出口成長率達二位數;台灣就是受惠於中國經濟,出口也出現兩位數成長,看台灣出口那些地區成長最高,還有正負成長幅度與對岸經濟高低的關聯多高,大概就知道怎麼回事。
至於蔡英文說「超前部署,作好了調適」,因為台灣對RCEP成員國的出口,本來就有超過70%是零關稅,這句話也是官方再三強調影響不大的主因,不過,粉飾太平的成份過重。
台灣對RCEP的出口占比約64%,即使其中7成因受惠於科技產品協定而享有零關稅,但有3成面對關稅,如果換算成總體出口比例來看,就是近2成出口受影響,坦白說,這個幅度當然非常大,把這個影響說成影響輕微,不是蓄意說謊、粉飾太平就是專業不足。
更何況,官員可知那3成受影響的產品,從創造就業的角度看,其實比科技產業更有價值,其牽涉到的勞工數更多。最後把新南向也列為「超前部署」的一項,就只能說「用來湊數」,因為實際上對東協出口占的比例正在下降中,坦白說,看不出這如何能算是成功的「超前部署」。此外,台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影響的不會只有出口,投資的影響可能更值得注意,因為企業更有誘因到RCEP區域內投資,以享受零關稅利益。
再用更常識性與直覺性的說,如果搞自由貿易區域組織是得不到什麼好處,怎麼可能那麼多國家.耗費如此鉅大的力氣、時間去談判、去組織呢?所以當然是對成員有利,而這個利益一定是「排外」(這不必解釋了吧?),因此台灣的受損就是必然難避。而蔡政府不也口口聲聲說要爭取加入區域組織、簽FTA嗎?
至於「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深化台美經貿合作,由於碰上美國政權更替,未來發展如何尚待觀察,而且其正負效益可能是並存,未必全然對台灣經濟有利。
其實,RCEP對台灣最大的衝擊,恐怕不僅是經貿而已,而是在地緣政治方面的衝擊。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經貿區、中國作為其中的主要國家,顯然原先以為中國陷入「經濟孤立」的看法,已不必再提;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彭博社》(Bloomberg)專訪直言,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具有排他性的聯盟,尤其是「沒有中國的聯盟」,應該算是明確表態。美國退出原本可與中國抗衡的TPP,在中美貿易戰與地緣政治爭奪上就輸了一招。這方面對台灣造成的影響,恐怕是比討論那項產品出口減少零點幾個百分點,來得更重要、也可能更致命。
蔡政府是否還認為自己的「超前部署」,能化解RCEP對台灣的負面影響?這種說法是否吹牛成份過高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