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交通部準備再推出旅遊補貼方案,其中還包含所謂的「國旅孝親專案」,讓人感到錯愕,因為從專案的推出到設計、規定,都讓人有不知何以然、所為何來的感覺。
根據交通部的說法,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國境遲未開放,在原來的安心旅遊補助結束後碰到國內旅遊淡季,國內觀光旅遊業績又下滑讓不少業者擔憂撐不下。因此交通部計劃推出平日團遊獎助、春節疏運孝親專案等5項國旅措施。
由於新冠疫情影響,觀光產業幾乎是直接被打趴,因為疫情高峰時期,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大門深鎖」,民眾幾乎是出不去也進不來;疫情緩和後,雖然各國都有針對某些國家放寬─所謂的「旅行泡泡」,不過,來台觀光人數當然嚴重衰退,以9月而言,國外來台旅客只有區區2萬人左右。
不過,在國外觀光客直直落的同時,國內旅遊已逐漸復元。上半年疫情高峰期,民眾不敢出門,不要說到人擠人的觀光景點是禁忌,連出門上餐館、聚餐都是能避則避、能免則免,結果是餐廳、旅館全唱空城。只是在疫情緩和受控後,國內的旅遊、餐飲已恢復正常,甚至在幾個連續假期及暑假時,還出現被稱為「報復性出遊」的熱潮,號稱東部塞滿旅客、離島海鮮被吃光,國旅的熱潮莫甚於此。
簡單的講就是:當初觀光產業需要政府紓困、補貼獎勵的原因,在疫情造成民眾不敢出遊,因此需要獎勵;現在雖然每天仍有幾個移入的案例,不過民眾早已把疫情造成的「心魔」拿掉─看看藥局的口罩剩餘日增即可知,沒有人因為怕疫情而不敢出遊、需要政府補貼獎勵才會出門。交通部再要花這個錢補貼國旅─不論是針對團遊或個別民眾,是說不過去、亦無必要。
由於國際航線仍處於接近封鎖狀態,國際觀光是盪到最低點,最重要的是:復元時間遙遙無期。樂觀者認為明年底國際觀光可逐步復甦,悲觀者認為到2025年恐怕都難回到疫情前水準;至於商務旅行,幾乎所有預測都是極度悲觀,更是不知何年何月可恢復。
換句話說,觀光產業的需求其實出現結構性變化,會持續數年之久,產業作調節,部份經營與財務能力較差的業者,不退出市場也難了。政府能用補貼方式挺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總不成原該是短期措施變成長期、永久性措施吧?即使變永久性措施,要注意的是:補貼帶來的需求,時常不是真正的額外需求,而只是提前消費的需求,最終,產業還是面對需求不足的問題,政府的補貼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即使撇開政府持續補貼消費的問題與爭議,當就政策的「技術面」看,也有不少不知所以然、甚至莫名其妙之處。例如,既然目的就是補貼民眾、鼓勵民眾多出遊以便為民宿旅館創造生意,硬是搞一個「孝親專案」,補助對象須為55歲以上民眾,就顯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