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把經濟成長率與中國比肩,直接引伸「台灣錢又要淹腳目」,就更不必了。一來錢是否「淹腳目」,與經濟成長率的關係不是那麼大,與貨幣政策的關聯更大,實體經濟與貨幣未必總是在同一條路上:台灣在經濟成長率兩位數時可未出現金錢遊戲。二來,即使今年成長率超過中國,但2趴的成長率還是只能算是低度成長,談不上有帶動金錢遊戲的潛能。
當年出現「台灣錢淹腳目」有諸多因素與條件,例如:貿易出超擴大、匯率強勢升值、外資匯入炒匯炒股、上班族薪資年年快速調漲,與此同時,台灣仍處在外匯管制年代,島內的錢出不去,只能在島內拚命轉阿轉,造就一場股匯房消費俱漲的金錢遊戲,這就是台灣錢淹腳目的背景與條件。
單以「台灣錢」來看,其實台灣從來就不缺錢,銀行濫頭寸總是在數兆台幣之譜,國外淨資產也在1兆美元上下,看看台灣金融帳已經連續多少季流出,就知道情況。如果這些錢全部被鎖在國內,在島內流動,那種「台灣錢又要淹腳目」的感覺才可能出現。不過,現在時空條件已變,特別是低薪魔咒未解,當年「台灣錢淹腳目」的盛況,已不易再復刻。
因此,現在急著賦予今年兩岸成長率接近過多意義,顯然就是:想太多了。至於認為這代表經濟大翻轉、未來多年都會有好光景者,就更是樂觀過頭。雖然對未來該「心懷希望,有夢最美」,但全球經貿版圖與中美台之間的變化多而快,還是多注意不少擺在前頭的風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