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勞動基金「很有事」,公布的績效既差又出了內神通外鬼的重大弊端,當然,政治上曾為基金大賺錢而出來醜表功的蘇貞昌,也再次被在野黨拿出來「修理一頓」。
上周,台北地檢署指揮廉政署兵分三路,搜索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住處,約談游迺文及其妻子到案,原因是游迺文涉及接受業者招待、動用基金炒作特定股票等,全案朝貪汙、違反證交法偵辦。此外,勞動基金的績效不佳,也引發在野黨指責,蘇貞昌的「梗圖」也再次出現在記者會中。
先說官員涉嫌勾結業者的弊端,這無疑是重大弊端,類似弊端不論在官方的政治基金,或是民間金融界的基金領域,只要稽核內控有漏洞、甚至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發生。
依照官方的說法,游姓官員是「以勞金局的勞動基金相關帳戶,持續掛單敲進特定公司股票,藉以操縱特定公司股價,達到圖利特定人士目的」。這應該就是利用基金高價吃下某支股票,讓業者可趁機高價出貨,獲利落袋為安,至於勞動基金高價吃股值得與否、要虧損多少,就不必考慮了,反正虧的是「別人」的錢。業者因此得到的利潤,就可能「回饋」幫忙的官員。
類似這種內外勾結、內神通外鬼的手法,民間基金也不時會傳出,例如某基金經理人勾結市場主力、護航某某股、替業者高價吃股讓其出貨等等。古今中外,人性其實是差不多,操盤手每天面對手上幾個「億進億出」的資金流動,最後總會有人禁不起誘惑,想從上面「咬下一口」吞下肚。
這就是所有金融單位─從基金、銀行、到保險,都必須建立一套內控稽核制度的原因,這次勞動基金發生弊端,就該先回頭看內控與稽核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所有基金雖然都有負責人、操盤手、配置研究單位等,但投資基本原則、那些股票能買不能買、單一股票持股比例等,都會有一定的內部規範,不是主其事者愛買啥就買啥、想買多少就有多少。在勞動基金這件案子中,如果游姓官員能在接受業者高級餐飲招待後,就動用資金下單炒作某公司股價,是否代表內控有問題?
再者,依照檢廉清查發現,官員從8年前開始,平均每個月信用卡支出15萬元至22萬元,遠高於其10萬多元的薪資,妻子是家庭主婦,總計8年間帳戶內陸續共有900萬元不明現金存入,涉財產來源不明罪,檢方懷疑為回扣。先前發現有異常時,要把其調走又因其拒絕配合而不了了之,這些情況都顯示勞動部對基金操作有重要影響的官員,其財務情況的掌握、稽核、及管理都有問題,勞動部如果不能從這個弊端找出漏洞、檢討修正,未來類似案件遲早還是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