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官員的弊端外,勞動基金操盤績效顯然也該再強化一番。
所謂的勞動基金包含勞保、新舊制勞退、就業保險等數個與勞工相關的基金,今年首季勞動基金就慘賠4700億元,不過,鑑於首季正逢新冠疫情重創經濟,各國金融市場也為此重挫,因此首季慘賠,或許還可說肇因於全球股災、非戰之罪,之後隨著股市回升甚至再創新高,虧損幅度也逐漸減少。
到今年到9月底時,勞動基金甚至變成小小的賺22.4億元,不料10月又賠4百多億,勞動部則發出新聞稿強調,勞動基金初估11月截至27日止獲利達約新臺幣2,300億元,獲利算是穩健。雖然大家都知道「股市無常」,上下波動是必然,不過勞動基金(其它政治基金情況也相同)的操作績效一直有爭議。
不是基金不能賺錢,而是基金績效過份倚賴股市漲跌,上漲時當然能賺錢,下跌時卻未能避開,「防禦」能力不佳,如此操作豈不乾脆買指數基金即可?如何提高勞動基金的績效,將是未來要面對的嚴苛問題。
當然,勞動基金出事、績效差變虧損,最尷尬又難看的就是行政院長蘇貞昌。堂堂行政院長當然不會跑來操盤基金,基金績效好壞,也不會有人認為跟院長有關、要其負責。
不過,蘇貞昌是唯一的例外,因為在公布勞動基金大賺數千億元時,蘇貞昌跳出來「醜表功」,在臉書作「梗圖」敲鑼打鼓對勞工宣傳「注意 政府剛剛幫你賺了一萬元」,圖中蘇院長笑容可掬向全國千萬勞工表功。
當蘇貞昌愛把基金績效跟政府聯結起來時,大賺錢固然可表功,虧損時同樣也要承擔責難─而沒有基金是永不虧損的;因此當勞動基金大虧損時,在野黨就作作出「注意 政府剛剛幫你虧了2萬3992元」的酸圖,這次在野黨又再次作出「注意 勞動基金虧損749億元,因為有內鬼」的梗圖譏諷蘇貞昌。
除非蘇下台,否則未來只要基金虧損,這個梗圖一定就要「重出江湖」,好好酸蘇貞昌一頓,此案例亦可為政客之戒,少拿股市新高、基金賺大錢等來充政績,因為波動起伏永遠存在,一旦事情反轉時也要承受其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