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日本接連給台灣出難題,在野黨與相關業者強烈抗爭,多起事端連環爆,蔡政府內外交困,頭殼抱著燒。
政府運作顯然失靈了。所訂的政策措施和官員的言行舉止在在引爆爭議,民眾感覺政府沒有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也沒把事情做「對」(Do things right),顯得腦袋不靈,且手腳笨拙。
蔡總統或許有其深遠考慮,或許有不得已苦衷,未經溝通就片面宣布進口美國萊豬政策,這個舉動引爆抗爭。從蘇院長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衛福部長陳時中,面對突如其來的難題手忙腳亂口拙,對策紊亂,辯解無力,被視為罔顧人民健康的加害者。沒去做對的事也就罷了,更多的問題出在沒把事情做對,於是代誌越搞越大條,反對的烈火越燒越旺。
順風牌打久的蔡政府,如今處境翻轉,內外都遭遇逆風,而且不少挑戰是內外相扣,不僅台灣的生存空間面臨嚴峻考驗,處理不好的話還可能危及民進黨政權能否維繫。2022年地方公職選舉的政治海嘯隱然正在醞釀中。
對岸不斷給台灣出狀況,親密的友邦也頻給台灣出考題,美國豬肉強迫開放,日本東北核災區食品開放的壓力也升高,而且內外議題輻湊,表面看似國人健康保障頓失,背後卻牽扯到台灣國際經貿連結的生存發展議題。
蔡政府宣稱要減少對中國(含香港)的經貿依賴,所以希望建立台美之間新的產業鏈,更期盼與美國直接簽訂經貿協定,為此而寄望與美方進行經貿對話機制,達成與美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的目標。上月20日舉行的「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無非就是承諾開放美豬進口開啟的一道小門。不過,這次對話雖簽訂一紙備忘錄(MOU),但與台美BTA無關,而且川普政府即將交班,MOU中有關5G、高科技供應鏈、台美共同在印太地區投資基礎建設等事項,還有待拜登政府審酌才能落實。這點恐難樂觀,因為拜登已經表明,「我要奮力確保我們優先投資給美國。」而做上述重大投資前,「我不打算與任何人簽署任何新的貿易協定」。可見拜登不會很快和台灣簽訂BTA。台灣民意對美豬疑慮很大,蔡政府已經賠了夫人,若又無法換得台美BTA,那還將折兵。
蔡政府期盼與美國、日本強化經貿關係,遠程目標是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CPTPP是日本瓜代美國主導的貿易協定,若要取得入場券,先得獲日本襄助,前提是先解決日本東北核災區食品進口的難題。日本政府已經高度不滿蔡政府遲不解決解禁問題,如今習近平主席宣稱想參加CPTPP,隨即外長王毅訪日,任務之一就是為CPTPP探路,王毅已和日方談到核災區食品開放問題,如果真的又比台灣早一步開放,那台灣加入CPTPP的先機又要被中共搶走了,障礙變得更大。先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訂,台灣已被排除在外,在亞太經濟體系被孤立的情境更明確,若再中國加入而台灣無緣加入CPTPP,那邊緣化壓力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