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向行政院長賴清德簡報解決產業界提出的「五缺問題」,在缺地方面,預定以新政策在6年內增加上千公頃產業用地。政府終於要開始著手解決經濟與投資問題,值得肯定;但卻不該在方案中「暗藏玄機」,要讓非法者就地合法,這種作法最後恐怕將得不償失。
企業界一直提出產業界投資時要面對的「五缺」問題,包括缺地、缺水、缺電、缺人、缺工;經濟部首先提出的是針對缺地問題的因應方案,其內涵包括:工業區容積率可提高到300%、研擬強制買回閒置土地、清查並活化地方主管的工業區土地、增設平價產業園區等措施,目標在2年增加600公頃、6年增加上千公頃產業用地。
經濟部規劃把容積率提高到300%,而且方案是3年內投資者可提高到300%、3到6年內投資者可提高到270%,明顯是希望能在短期內激發出一波投資熱潮。不過,該注意的是台灣需要的是真正的投資,是買機具設工廠、雇員工的投資,而不是炒作工業區土地,囤地準備高價再出售,或是非法變更使用目的的購買工業區土地。
經濟部說要同時研擬「強制買回閒置土地」,這是一種避免業者炒作工業區土地,買地卻不投資設廠的機制。但問題是:此機制已提出討論過十多年,至今無法落實;即使未來訂出此機制,官僚單位是否能有效執行,或是遇到立委關說就轉彎、延後徵收、最後再不了了之?特別是提高容積率後可能提高了炒作的吸引力,官僚單位是否有能力遏止炒作,讓真正要投資設廠者受惠,仍待觀察,這也是此方案的風險之一。
至於「增設平價產業園區」,號稱是要「落實蔡總統推動田園化生產聚落政策」,因此要在各地方推動小規模的平價產業園區,同時解決目前一些農工混用(農地上工廠)聚落問題。預計花250億元,補助開發280多公頃的產業園區,提供1,000多家廠商進駐。
但這個計劃卻是「暗藏玄機」,既不符公平原則,更可能引發嚴重後遺症。因為,所謂的「平價產業園區」,實質上就是讓各地蓋在農田中的非法違建工廠「就地合法」;這些得到就地合法的違建工廠,不但不必負擔任何污染環境的成本,還有政府拿250億元幫大家一起埋單。
台灣其實不缺工業區,官方統計的全台工業區閒置土地仍有近700公頃,這個數字遠高於「平價產業園區」要開發的280公頃。而那些寧可在農田中蓋違建工廠,不願找合法工業區土地設廠的廠商,最重要的考量其實就是成本因素;農地當然便宜多多,不必負擔任何工業區開發成本,不會有人檢查你的污染排放設廠合格與否。但現在政府卻要讓這些違建工廠就地合法化,而且還要出發幫違規廠把公共設施作好,這是一個值得肯定、鼓勵投資與拚經濟的政策嗎?還是是非黑白不分、獎勵非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