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嘉觀點:三倍券與消費券經濟效益之比較分析

2020-12-28 06:50

? 人氣

行政院推出的振興三倍券。(盧逸峰攝)

行政院推出的振興三倍券。(盧逸峰攝)

2020年是個多事之秋,年初美中貿易戰爭剛剛達到一個局部性的協議,本來大家都以為接下來全球的經濟應該可以回到正軌,沒想到一月底從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很快的從大陸傳到歐洲,再傳染到美洲與全球,而位居全球經濟之首的美國更是最大的重災區。現在已經接近年底了,美國的疫情還是無法停下來,川普總統因此而輸了大選,接下位子的拜登將會面臨極大的考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了應付嚴重的疫情,大多數的國家都採取了中國大陸封城的模式,實施嚴格居家和邊境管制。這不但導致國內消費減少,同時也造成大量國際貿易的下滑。在消費不足與貿易消失的情況下,許多國際機構預估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可能會比去年少5%,全球貿易額會減少13%左右。在經濟景氣大幅滑落的情況下,各國都紛紛採取各種的財政補貼與貨幣寬鬆政策,美國最終拿出約3兆美元的政府補貼和無上限的QE政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其他如歐盟、日本及韓國等國家,也都有提出相關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雖然我國的疫情控制的不錯,但是在二月以後,國人也因為擔心受到感染而不願意出門,減少消費,再加上封鎖邊境,造成二月以後的國際觀光客完全消失,最終使得國內的消費大幅下降。為了振興經濟,行政院開始研擬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其中一個最受到矚目的就是發放三倍券,因為這是直接對全民發放,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享有,所以許多國人都希望可以及早拿到,然後開始消費。而對企業和廠商而言,因為三、四月的疫情最嚴重,經濟受到的打擊也是最大的,所以大家都希望愈快發放愈好,這樣對於剌激經濟的效果也應該是最大的。然而,一方面政府對於發放的金額不確定,另一方面,對於如何發放也有不同的想法,導致發放的時程一直延後,最終直到七月中旬才開始發放。當時,因為國內疫情控制相當不錯,而且國人已經在家裡關了很久,所以從六月底就已經出現所謂「報復性消費」的說法,在人們已經開始想要大量消費的時候再發放三倍券,其效果可能很有限,也就是說,七月中旬發放可能已經錯過最佳發放的時機了。

三倍券的使用期限預計到今年年底為止,所以現在是一個好時機來檢討一下三倍券的效果,因為在2009年曾經第一次發放全國性的消費券,所以我們可以把兩者加以比較,包括發放的效率及其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

首先,在發放的效率方面,2008年9月爆發全球金融海嘯,國際經濟情勢急轉直下,臺灣當然也受到嚴重的衝擊。行政院在12月初討論發放消費券,然後在2009年的一月中旬就立即發放,沒有排富條款每人3,600元,其中只有大約1個半月的政策延遲;而且採用紙本,同時透過投票所機制,每戶家庭只要一個人代領即可。因為領取很方便,結果第一天就領走了90%,剩下來沒有取的家庭可以到附近的郵局領取,最終第一周就被走95%。後來曾任美國財政部長及哈佛大學校長的薩默斯教授 (Larry Summers) 來臺灣時,曾經稱讚過我國政府這麼高的行政效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