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細說「正反合」在作文上的運用

2017-10-01 05:50

? 人氣

「南內起桂宮」似乎是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北兵臨瓜步」把它打破,且還加上「方看」和「早報」顯出更強烈的對比:在看到它蓋起來那時,早就有報告說敵軍打到家門口了。這是第一層正反。合起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世事變化之急促,看到人的愚蠢與殘酷;為什麼會這樣?或許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南方與北方的共通點:貪欲。這就是陳寅恪所謂的「互相貫通,因得綜合組織,別產生一新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們還可以繼續看:這首歌行的女主角卞玉京,作者吳梅村,還有萬萬千千的同代人,都是這些貪欲的受害者。事過境遷後,他們回憶、嗟嘆這些場面,顯出一派蒼涼。這今昔的對比,一時之快與無盡空虛的對比,更有許多的「言外之意」,可謂第二層正反。再合起來看,這又還能與什麼相對,組成第三層正反呢?或許你有想法,沒有的話也不必勉強硬編,不然可能跑太遠。

這是陳寅恪所秉持的傳統詩學的講法。那麼,可不可以改用黑格爾的路數來看呢?

以往我們國編本歷史教科書上所介紹的黑格爾「正反合」,大概是這樣的:事物成立了一個「正」態以後,由於內部矛盾的發展,會過渡到反面,成為「反」階段,這是第一個否定;由反階段再過渡到它的反面,是為否定之否定,而「合」出一個新的「正」態,然後再反下去,如此反覆前進不已。當年我覺得這說法很對胃口,後來學了一些《易》,才知道它為什麼對了我胃口──這根本是把《序卦》的講法套過來用,仍是中國式的「執兩用中」、「調和折衷」式的理解。那麼,正宗學西哲的同學是怎麼講的呢?下引一說:

「正反合」的通俗解釋是說,有某個正題A,又有某個反題非A,A和非A是矛盾的,但又自圓其說地兩者都為真。最後就會出現B,它把A和非A的片面真理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具體的真理。……但這其實只是老生常談,對黑格爾哲學並無任何把握。要真正理解所謂的黑格爾「正反合」,我們最好還是從康德的思想開始。

康德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哲學貢獻,就是提出「二律背反」,即如果概念思維嘗試超出感性的界限,去思考超感性對象(例如世界是否有限,時間是否有開端,是否有第一因等等問題),則必然會產生出一對有同等真確性但互不相容的結論,因此產生矛盾。……但黑格爾認為這並非是因為概念或人認知能力的限制,而是因為人沒有對這些概念的本性作出反思……因此,黑格爾的方法是,找出這些「對立和矛盾」之所以可能的條件,再在這個基礎之上發現解決的方案。(作者:曾浩年,來源網頁

的確很難消化。或可借用禪宗的公案來理解:「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通過對「概念」、也就是我們認識事物之根本方法的檢討,我們得以看透先前的侷限,而引向更為真確的知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