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之下每一個議題都應該進行公投嗎?
最近台灣街頭又到處可見各種公投及罷免的連署。所謂民主政治,本質上是一種公民投票,只能投票支持或反對,就像某些新聞聚合器,也就是誰都可以大吹法螺的民意調查一樣,大家都可以不加思索地說喜歡誰或討厭誰。台灣的公民漸漸地向美國加州的州民看齊,那兒的人真的喜歡對陽光之下的每一個議題進行投票,可是大家可能看不見或許這往往對我們有害。這種公民表決給整個社會造成麻痹效應,掏空了真正民主的「金庫」,就像上一次台灣公投一樣,製造出一連串大多數選民根本記不住的編號提案,也讀不懂每一項公投裡的說明到底寫的是甚麼玩意兒。這真的是改革民主政治的好辦法嗎? 我們一下子喜歡韓國瑜、黃捷、王浩宇;一下子又討厭他們要他們下台。一隻壞狗狂吠1、2年,你我的聽力還可以忍受;亂叫個3、4年,真的就會使得你我的耳朵聾嗎?吃糖真的比瘦肉精對人體的危害還嚴重嗎?民進黨上街頭全力反對萊豬萊牛那一年,李遠哲為什麼不出面挺馬英九;現在才出來說些渾話呢?雖然已經晚節不保,但一般老百姓,即使沒有諾貝爾出來帶風向,大家對一些太晦澀難解的議題又真的了解到可以參加公投嗎?或者,我們是否應該認為,公民在所有重要議題上都有足夠多可兼為專家的朋友做參謀呢?習慣上,我們總愛向美食家朋友打聽,或到網上看哪家館子有更多人打卡按讚才上那兒吃飯;當涉及政治決策的時候,我們應該也可以如法炮製。但多奇怪啊!萊豬要不要公投,我們是不是應該打電話給我的美食家朋友呢?
民主政治的歷史就是一個錯誤與寬恕、愚行與拙行的目錄
愛荷華大學傳播學研究教授約翰·杜倫·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1958-): 「民主是對一切理想和烏托邦最清晰的反駁。它毀了每一條浪漫之船。它的歷史就是一個錯誤與寬恕、愚行與拙行的目錄。在其最好的時候,民主提醒的也不是人們的大智慧,而是我們的大愚蠢,它告誡我們要自我反省。」這一段令人觸目驚心的話提醒我們,在我們自認活在幸福的民主社會裡時,民主政在我們身處的這一艘浪漫之船的船底鑽洞,我們應該如何在船沉之前,使得哀嚎的聲音更淒厲、更戲劇,才能對得起下一段歷史呢?
或許放棄完美主義,是我們饒了政治,也饒了我們自己的最後一根繩索。唯有如此,政客也才能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展現政治。如果人們認為政治總是不完美,而把這種不完美看成是個好事情,把任何現實主義的政治模式,都至少偶爾把它們看作是美德;不再把更低的投票參與率或突兀的高投票率看成災難,不把虛偽和猶豫不決這類妥協都視為罪惡,那麼對政治的透明性的執著追求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蔡英文的博士是真是假,總有一天要水落石出的,需要一直喊打喊殺嗎?台灣的可悲,絕不在於蔡英文是真博士還是假博士;而在於所有的民進黨員都不願意或不敢對此案吭一聲、放個屁。大多數人,確實也想饒了政治,也饒了自己,對政治放棄完美主義。但是,一想到6000個大小官員都願意憋著屁不放,只為了一碗飯吃,為此生氣,氣死是驗無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