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薰觀點:《樓蘭女》放在當代,仍然前衛傳奇

2021-01-16 05:50

? 人氣

1993年,27年前。《樓蘭女》在台北首演,作者分享,暌違27年後,再次欣賞《樓蘭女》,依然為當年閃耀的黃金製作陣容。(蘭薰提供)

1993年,27年前。《樓蘭女》在台北首演,作者分享,暌違27年後,再次欣賞《樓蘭女》,依然為當年閃耀的黃金製作陣容。(蘭薰提供)

那一夜,一張淚痕斑駁的臉、哭得張不開的眼睛;那一夜,如同巫女打扮的紫袍,巨大下擺盛載著滿腔如烈火般的怨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聲聲,揉合如裂帛般驚心的京劇高腔,和溫婉柔情的羅布泊小調低吟,響徹入雲的剖心之語,錐心之痛,攪動風雲,也震懾人心。

1993年,27年前。《樓蘭女》在台北首演,躬逢其盛。

暌違27年後,再次欣賞《樓蘭女》,依然為當年閃耀的黃金製作陣容,魏海敏、吳興國、林秀偉,許博允、葉錦添、樊曼儂等藝術菁英們,集體邁出巨大的藝術步伐,而深深感動,和深深震撼著。

《樓蘭女》故事取材自希臘悲劇經典《美蒂雅》,而將場景由古希臘轉換至漫天狂沙的西域古國。想當年,要把這樣典型的希臘悲劇揉進似遠似近的古代西域,把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創新、合宜,又具藝術性,與觀賞性地融合在一起,是多麼不容易的巨大挑戰。

不走一遭,絕不知裡頭艱辛,不走一遭,不知裡頭蘊含多少可能性,與多少能量,不走一遭,怎知藝術家們的才華,能聚集摩擦出多少光亮,能走到多遠的地方!

讓人驚訝和激賞的是,27年前的創作,此番27年後重新製作,再上舞台,重看《樓蘭女》,當年的前衛和創新,依然閃著光芒。

當年,帥狂風發、作曲昂揚的許博允,揉合東西方音律系統,創作《樓蘭女》大篇幅的音樂,以空茫富哲思的音樂線條,描繪出沙漠的寂寥空幽,和羅布泊的流水潺潺。

音樂中,穿插引入蒙古、西域等地方小調,並適度留白,讓吳興國、魏海敏兩位出自傳統京劇、但亟欲突破的一王一后,可以在大膽嘗試拋棄京劇唱腔之後,隨著音樂情境,自然發展與戲劇推展相吻合的表演形式,及曲式唱段。

許博允的音樂,27年後聽來,仍是絕佳的音樂作品,絕對可以獨立完整的欣賞。當年的音樂才子,作品果真風采。這次和當代傳奇劇場合作,重新製作《樓蘭女》,也是許博允、樊曼儂這對藝文圈資深夫妻翹楚,多年後,帶領新象文創團隊的再度佳作。

《樓蘭女》的視覺印象,極為驚人。奧斯卡最佳藝術設計葉錦添的服裝設計,奪目耀眼,功不可沒。當年,剛在電影界聲名鶴起的葉錦添,自港來台參與製作。面對東西方兩股大相逕庭、卻又各自強大的藝術風格,選擇用哲學和人性思維,及「浪漫化」的揉合過程來應對。

葉錦添在《樓蘭女》中,創造出超脫出希臘悲劇與東方戲劇之上,結合人物意念及戲劇形象,帶著神話色彩、半人半巫的服裝和人物造型,讓人驚為天人,那是1993年的事。而葉錦添之後,以李安電影《臥虎藏龍》奪下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則是2001年之事了。

吳興國飾演的頡生,一身鎧甲勁裝,全臉塗金,金箔下,是被權利和慾望,籠罩控制的蒼白與無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蘭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