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組織近期彙整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平均每人每年吃掉逾50公斤海鮮,這些海洋生物體內含有的塑膠微粒約1.63萬個,微塑膠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下來,這些有毒物質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要避免人類被塑化,從消費者、工廠與品牌商等都有責任。
因應新冠疫情,各種一次性使用塑膠大幅成長,包括寶特瓶、吸管、餐具、口罩等塑膠垃圾大量增加。疫情過後,全球最渴望的是旅遊,可以想見,四面八方人潮湧入度假聖地,想要好好享受一下碧海藍天;不過,煞風景的是,原本美麗的海灘可能早已被塑膠垃圾攻占,大規模海漂垃圾成為觀光客的惡夢。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早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中發表調查報告指出,除非人類取激烈手段,否則,到了2050年,海裡的塑膠垃圾會比魚還多。
蘋果供應鏈發揮力量 力麗開發環保再生料
要減少塑膠垃圾,必須從源頭減量,品牌大廠可以發揮巨大影響力。蘋果公司3C產品的供應鏈規模龐大,在蘋果的要求下,供應鏈廠商紛紛朝環保、綠能目標邁進。力麗企業近期投入再生環保製程,研發耗水量減89%的再生纖維,從製造端減少用水,同時減少化學品、能源消耗逾6成,並且降低碳排放逾6成,蘋果智慧手錶的錶帶就使用這種環保材料。
力麗同時研發將工廠內的下腳料回收再製,成為環保再生料,未來不僅回收自家工廠的下腳料,也可以回收同業的下腳料,真正做到工廠內的零廢棄。力麗副總經理張文賢表示,以往,工廠生產過程中剩餘的下腳料有專人回收,可以賣錢,現在因環保法規趨嚴,不能隨處傾倒掩埋,想花錢請人處理,卻沒有人要回收。因此,自己的廢棄物自己清理,回到製程再利用,避免產生新的汙染。
在蘋果要求下,力麗集團大力投資太陽能、風能等綠能設備,預計2027年前工廠電力百分之百使用綠能,成為全球化纖業唯一列入蘋果供應鏈的企業。
台灣每人每年消耗103公斤塑膠 高於美國
台灣號稱是資源回收的模範生,依環保署統計,台灣塑膠整體回收率約60%,其中,塑膠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比率僅9.4%。台灣每年人均塑膠消耗量是103公斤,甚至比美國的93公斤來得高。台灣家家戶戶努力做資源回收,人均塑膠消耗量竟然比起不太講究資源回收的美國來得高,著實諷刺。
環保署自2002年開始推動限塑政策,但台灣的塑膠消耗量不減反增。綠色和平指出,過去10年來,台灣的塑膠消耗量大幅成長,其中,免洗餐具和紙容器消耗量比10年前增加37%,顯示限塑政策成效不彰。未來應有更多企業像力麗一樣,投入環保再生料的研發,進行產業升級轉型,爭取減塑商機。
自工業化以來,人們的食衣住行全部被塑膠包圍。海鮮是許多人的最愛,生猛海鮮裡濳藏的塑膠微粒是看不見的危機,吃越多海鮮的人,把自己塑化的機率也越高。如果不想把自己變塑膠,就必須努力減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