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巨擘的行動背後,以及廣泛的公眾辯論背後,有幾個設想。首先,社交媒體與網際網路共同在川普勝選與俄國人散播的假訊息流傳中,扮演了重要一角。第二,社交媒體可以修補,變成真相占上風的平台,可以透過確實執行、技術工具和教育使用者達成。第三,使用者會無意間誤入假訊息的叢林,需要被保護與拯救。
新的媒介告訴使用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重要的是社交網絡的其他使用者開心互動,什麼事實或層層過濾資訊的守門員都可以滾一邊去。矽谷的新富階級心知肚明,這個媒介是跨國企業為了產生利潤而創造的。謊言很適合社交媒體的演算法,謊言愈是明目張膽,獲得的回應與互動愈多。謊言內建在這個系統中。謊言不是程式錯誤而是其特色。
第3個假設最站不住腳。認為通訊媒體的消費者是需要保護的受害者或傻瓜的觀點,缺乏實證支撐。我們沒有什麼理由相信,大眾對於更新更好的查證工具所產生的結果,會比對於主流新聞機構報導的新聞更為信任。事實上,不少調查顯示,幾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事實查核網站帶有政治立場。許多使用者深知他們消費的是不實訊息或假消息,有時還參與散播。
感覺先於真相
2018年益普索公司針對27國進行的民調顯示,受訪的1萬9000人當中,65%認同多數人「在網路上是活在自己的『泡泡』裡,只與和他們相似的人連結,並尋找他們本來就認同的意見」超過3分之1的受訪者說這樣的描述適用於自己。每10個人中就有6個人說人們不再關心事實,只「相信他們想相信的」,這個比例在美國與德國分別為68%與62%。在羅福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線上公民文化中心主持的1項調查中,使用社交媒體的英國受訪者中,每10個就有4個承認自己曾分享後來得知為虛假或不準確的新聞報導。每6個人中有1個人承認自己刻意散播已知不實的內容。被問及為什麼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政治新聞時,最常見的回答是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感受,近5分之1說他們是為了刺激別人。
這年頭重要的是感覺,遠比理性而聚焦的辯論重要。2016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的一次訪談中,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為川普說美國城市「犯罪率飆升」的謊言辯護時指出,這是因為「人們感覺更受威脅」。訪問他的CNN記者回應,他說感覺也許是對的,但那些感覺缺乏事實基礎。「身為政治候選人,」金瑞契回應,「我選擇跟隨人們的感受,讓你去跟隨那些理論家。」金瑞契展現的不只是政客的投機油滑,他傳達的是大眾在說的:他們的情感重要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