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怒海搏命 月薪五十萬引水人之死

2017-10-18 19:00

? 人氣

台灣沒有合格的領港艇,都以一般交通艇代替。(翻攝自IMPA網站)

台灣沒有合格的領港艇,都以一般交通艇代替。(翻攝自IMPA網站)

最近兩周台灣海面頗不平靜,先是商船碰撞軍艦,甚至四天內有三艘船隻在台灣外海擱淺,也讓一樁一個月前的海事案件已漸漸為人淡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是九月十四日一早,前台北港引水人辦事處主任、也是當天四位值早班引水人之一的袁順光,準時六點上工,並預計執勤到晚上六點。他當時接獲通知,負責登輪引領當早第一條船──長榮海運貨櫃輪「長都輪」進入台北港。

引水人的高薪建立於專業之上

儘管當時因泰利颱風剛走,外圍環流使湧浪起伏相當大,但有十二年引水人資歷的袁順光,可能僅視為一次例行登輪。未料六時二十五分,當袁攀爬約五米高的引水繩梯,差兩、三階就能登輪,其身影也已進入船員視野時,疑因一陣湧浪襲來,讓袁一個施力不穩落入水中。

六時三十三分,袁順光被救起,旋即送往醫院,但八時二十八分仍宣告不治。

一個引水人之死,外界報導一如既往,談到引水人仍先聚焦該職業平均月薪資高達五十萬元,強調是「搏命」換來。

但一名資深引水人忍不住對此直言:「不能將高風險跟高薪完全畫上等號!」他解釋,引水人的高薪是建立於專業之上,「船隻在進出港過程中,哪怕只是小碰撞受損,甚至擱淺需要花錢拖救,嚴重可能就地拆解,船東損失都將遠大於每次付出數千到數萬元的引水費。」

而在台灣,引水人又有一個格外傳神的別稱,即「領港」。

由於全世界港口的水深、地形及海流速等條件皆不相同,各國船長不可能盡所皆知,隨意航行將承擔重大風險。因此全世界皆發展出由熟知在地的引水人(Pilot)「領船進出港」的制度。其嚴肅性從國內引水人一旦經選填分發至特定港口,非經考試不得變更,可見一斑。

我國考取引水人門檻也極高,除了要有三年以上船長資歷,也要精通地理、氣象及機械技術等專業考科,並熟知各類船隻性能、操船技術等,其細膩程度如船隻高低、噸位、吃水深淺不同,過彎操船技巧就不同。

知識及技術專業外還要有膽識

歷經千辛萬苦擠進這道窄門的領港,血液裡通常留著睥睨群雄的孤傲。他們不容易被說服,也不輕易放棄;他們既自豪於單槍匹馬登船後,在駕駛台前指揮若定的威風,也珍惜一次次使命必達,將長達二、三百米大船靠港的成就感。

然而,具備知識及技術專業對引水人來說可能還不夠,他們也要有足以時常對抗惡劣天候的膽識。

在袁順光驟逝後一周,中華民國引水協會理事長丁漢利在臉書貼出一段影片,已吸引一三○○多次分享、三十三萬次觀看。內容是引水人王天元乘坐領港艇,準備在林口港外登輪,拍攝時間正是袁事發當日下午。

影片中明顯可見湧浪上下起伏相當劇烈,落差至少超過兩米,讓王天元數次準備抓住引水梯登船,卻都交錯而過,領港艇也離船隻忽遠忽近。最後王歷時數分鐘等待,終於趁一個浪將領港艇頂上來,也離大船最近的一刻,成功抓住引水梯登輪。

丁漢利在po文中特別強調,這絕不是「難度最大」的一次登輪,「各港領港遇到更驚心動魄的場面再所多有。……爬與不爬的決定,取決於個人十分之一秒的判斷、決定與敏捷的動作。」

也有領港透露,台北港外海在袁順光事發當時的湧浪起伏,更大過於影片中的劇烈程度。而各港引水人或多或少都發生過事故,除了在攀爬引水梯的過程中出事,領港艇劇烈起伏也有風險,有人落水,有人摔到艇上,只是並未致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