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悠遊卡,北市悠遊卡公司與高雄捷運公司再次開火、南北對嗆,原因同樣是為了經費分擔問題。這次北市算是吃了悶虧,倒楣的則是那些會在高雄用悠遊卡者。
高雄輕軌即將在下月營運收費,但北高兩家公司因為系統費用分攤談不攏,因此持悠遊卡者無法搭乘高雄輕軌。結果不但台北市議員痛批「不合理」,連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也嗆高捷,指其利用不當市場力量阻止悠遊卡上線。林向愷還說,高捷建構加值設備總經費2900萬元,要求以發卡數量比例,要悠遊卡公司出資2千萬元,還說此金額已報給董事會不能更改。雙方一直談不攏,導致悠遊卡至今無法在高捷車站內加值。
這應該是繼去年兩家公司互槓之後,再次南北駁火;而上次同樣也是為了建置高捷多卡通閘門的經費負擔問題,悠遊卡公司認為高捷要求台北分擔的經費過高,高捷則指悠遊卡公司「沒誠意,還亂放話誤導視聽」,甚至說要「與律師研議後續處理方式。」結果這次是換林向愷說「不排除走法律途徑」。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不同層面上的互惠與衝突;就台灣整體而言,整合度越高越好,最好能整合到一張卡(更佳的是全部整合進智慧手機),就能在全台所有的交通工具─從高鐵、台鐵、到各地捷運再到公車,甚至計程車─上使用。
但對發卡公司而言,打通任督二脈、讓卡能通行全台,雖然其中是有互惠的效果,但也存在著商業利益的衝突,要順利推動,既要有政治考量、也要有商業談判。兩家主要的發卡公司,一家是先進入市場、有龐大的台北捷運作基礎、發卡量已破7000萬張的台北悠遊卡公司,另一家則是後進的高雄捷運,發卡量也接近1400萬張,這兩家公司也是這次「南北駁火」的主炮手。
至於對消費者與一般民眾而言,坦白說,他們不會、也不需太關心或介意北高兩家公司的爭執與是非,他們唯一介意的就是手上的那張卡─不管是台北的悠遊卡還是高雄的一卡通,可不可以全台暢通無阻。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指責高捷「以不當的市場力量阻止我們(悠遊卡)上線」,根據其透露雙方談判的情況來看,高捷確實不無「蓄意阻撓」的味道。例如,對高捷在加值設備的建置經費,要求以發卡數量比例分擔,如果回歸到商業談判,道理實在不大。因為分擔經費主要看的該是實際使用情況,例如悠遊卡在高捷的使用數量與比例;如果持有悠遊卡者,多數只在台北捷運使用,有何道理要「依發卡數量比例」分擔費用?
至於高捷說「這個金額已經報給董事會,不能更改」,這番話只能在官場才勉強說得出口,在商場上沒有人會說這種話;這就如兩家公司商業談判,a公司硬要b公司花多少錢買,理由竟說「這個價格已報給董事會,不能更改」,這種話只是討罵見笑而已,因為你報給你家董事會「是你家的事」,那能要我非依照此價格照吞?不過,這樣也讓事情拖延難解,讓悠遊卡在高捷只有「半套服務」,現在更是連輕軌也不能使用。縱然搭高捷用悠遊卡者未必非常多,搭輕軌者更少,但顯然這種不平等待遇,悠遊卡公司是難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