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環島,每一次分享都會提到李明哲:「之所以會做這樣的分享,與李明哲有關。先問個問題:你們知道李明哲嗎?」
那天,教室裡六十多人,只有兩三個人舉手,經過老師提示啟發,又有幾個,我數了一遍,又數一遍:五個。
這是一個大學的教室,一片年輕的臉,一臉茫然。
臺詞,對上對不上很重要
我當過兵,是共軍。臺灣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是國軍。我們管國軍叫「蔣匪」,國軍說,他們管我們叫「共匪」——這對仗,對得天衣無縫。
從小受的教育是「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臺灣則是「我們一定要反攻大陸」,「解放臺灣」與「反攻大陸」,正好湊成一對。小時候看電影,電影裡的臺灣特務都是鬼鬼祟祟的壞人,壞人跟壞人接著的時候都要有暗號,必須對得起來。但是我們不是只有暗號,隨著不同的政治運動還產生了天書一樣的各種新話,還有迷宮一樣的糧票油票各種票,不要以為都長著一張黃種人的臉都說一樣的中國話都能矇混過關,偷渡過來的特務總是因為各種細節對不上茬口,被各種各樣的好人一眼識破。報應啊,如今我在臺灣,這種對不上茬口報應到了我的身上。
曾經,遇到年長的部落朋友鄭重其事托我轉告:「告訴中央,對我們好一點。」——這麼重要的話,我不知道怎麼才能告訴中央。
看到我呆若木雞的樣子,對方更近一步具體解釋:「我們被殖民習慣了,誰來統治我們不重要。請你告訴中央,只要對我們好一點就好了。」——這位大鍋,你找錯人了吧?要知道,我可是命犯「顛覆國家」的人哪。就算我把這麼重要的話轉告成功,中央能信我麼?
「看看中國,想想臺灣」,從9月23號開始,我開始和紀錄片《上訪》一起環島。朋友擔心臺灣年輕人對這樣的議題不感興趣,說應該有個更能吸引臺灣年輕人的題目,要強調「不瞭解中國,不符合臺灣人的利益」,還建議我一路釀酒品酒,說這個更受歡迎。臺灣風景很美,騎車環島是我喜歡的,臺灣的水果很適合釀酒,我用無添加自然釀造調出來的酒確實好喝,很受歡迎,但是、但是、但是,這支紀錄片也很好看喔,放映之後的交流很重要喔,《上訪》不僅僅是中國人的事,也是臺灣人、所有的人事……我環島之意不在酒,但別人恰恰反了過來,有點兒暈。
既然「我們都是李明哲」,那少不了會問遇到的人,是不是知道李明哲?我的行腳已經進行到了第五周,這一路走下來,人多人少的時候都有,什麼問題都遇到了,但我的灰心依然亙古不變——臺灣人對李明哲的無感。
其實,臺灣人對李明哲的無感我早就領教過了。李明哲被抓之後臉書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轉發連署消息,目標是「萬人連署」,當時覺得怎麼可以這麼悲觀、目標定這麼低?後來才知道是我太樂觀,一萬人的目標,至今沒有達成。4月19日,李明哲被抓一個月,臺北有個活動,以為會被媒體塞爆,去了之後驚異發現,連我在內只有17個人,媒體就更別提了,主流媒體就別指望了,網路媒體和自媒體上的新消息也屈指可數。到了四月底就更安靜,一條新消息都沒有,再打李明哲的名字,最新一條消息來自香港人林榮基,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呼籲臺灣人不要忘記李明哲。幾天之後,他去美國國會時手裡拿著李明哲的照片,請美國人幫忙解救李明哲。然後,提到李明哲的名字,新消息來自我的文章。沒有想到,李明哲幾個字,在臺灣人這裡石沉大海,反而是香港人中國人皇帝不急太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