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會期最後一次總質詢,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循例」做了一次形同「國會演說」的質詢,不要求列席備詢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即席答詢,只要求行政院書面答覆。這是時隔二十四年後,王金平第二次站上質詢台,上一次質詢對象是林全。一年半,兩次衝著蔡政府兩位閣揆的質詢,王金平關切的議題重點基本相似,但優先順序顯有不同,也切合這一年半蔡政府的困境,點出問題開出解方,遺憾的是,王金平不要求即席答詢的結果,似乎也讓他的質詢猶如石子落井,波瀾不起。
「勝選執政,所為何事?爾今而後,讓人民免於恐懼,免於匱乏
政治人物,所為何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王金平(2016)
去年七月,王金平以「藍綠和解,打開困局」為主題,著重於大選之後的藍綠和解,政治休養生息,質詢中還解釋為什麼朝野肢體衝突於議場,他不肯上陣,因為他不能也不忍做過去不願意看到的事,「在一片混亂中,做下有爭議的裁決,這是民主議事的羞辱和遺憾。」他直指,有人說國會議事抗爭是民主過渡期的陣痛,在他看來自民國七十五年起(解嚴)已經陣痛三十年,而且愈演愈烈,王金平以自身經驗強調,「主席主持議事絕對中立,委員也尊重主席,是全體同仁維護國會尊嚴最起碼的要求。」他的中肯之言既是對民進黨,也是對國民黨。
解套朝野僵局 大法官不可迴避憲政責任
很遺憾,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朝野對立顯然並未消解,不同於前次質詢花了大篇幅談「六缺台灣」如何拚經濟,王金平直接聚焦「朝野和諧、社會團結、兩岸和平」,這三個環節不解,不要說賴內閣、蔡政府施政不可能順暢,台灣也將持續陷入焦慮不安,事實上,從林內閣到賴內閣,不論是一例一休、年金改革、不當黨產、乃至前瞻預算,都屬政策強硬拍板,但抗爭依舊不斷的例子,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執政黨將在野黨視為寇讎,一心只想除之而後快,理性溝通成為口號,封殺在野黨的發聲。
「這不是執政者的勝利,而是對民意與憲政體制最大的戕害。」王金平以前瞻預算為例,未報告未答詢未協商即表決付委有違法之虞,無視在野黨散會動議,又以「一事不二議」混淆國會「一事不再議」之內涵,結果如何?連最簡單的「育兒百寶箱」迄今還是笑柄。
王金平開出朝野和諧的解方,端看蔡政府肯不肯聽,首先當然是國會議事尊重在野政黨的憲政角色;其次是大法官應積極負起憲法職責,很遺憾的,蔡政府治下的司法院大法官對此似乎避之唯恐不及,不要說一個多月前在野立委聲請的的前瞻預算釋憲案,送進司法院無聲無息,就連監察院在七個半月前聲請的不當黨產釋憲案,都像被打入冷宮,就此無人聞問,連受理不受理都沒一個回音,遑論說法,大法官迴避憲政裁判,結果就是放任朝野永無休止的惡鬥,無人能服,社會對立能不惡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