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福島核災十年後,台灣民眾八月的抉擇

2021-03-10 07:20

? 人氣

短短十年台灣主流從反核變擁核

擁核聲浪並未停歇,今年八月重啟核四案又將公投,再加上藻礁公投也成案,後者又為天然氣發電添變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311至今短短10年間,那麼台灣民眾對核電與能源轉型的態度為何出現若大變化?其中有許多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著。

首先,空氣品質惡化讓燃煤發電被視為汙染重要來源,尤其是飽受PM2.5之苦的中部地區民眾,視台中火力發電廠為汙染元凶,進而質疑是為廢核而加重火力發電。PM2.5最大來源其實是交通工具這種流動排放源──包括捷運,連「以核養綠」倡議人黃士修都承認,燃煤電廠只是PM2.5最大「固定排放源」,也只占總排放量的10%到18%;他更直言,環保團體會把焦點鎖定在台中火力發電廠,是因為國營事業「好打」。

20191005-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出席馬英九基金會舉辦「台灣的國安問題研討會」,並做專題演講。(蔡親傑攝)
2019年10月5日,「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直接破解2025非核家園政策目標。(蔡親傑攝)

燃媒發電改為燃氣發電當然有助於減少汙染,但眼前能源結構轉型又面臨「環保內戰」──用以取代深澳火力電的大潭天氣發電廠,它需要的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卡到藻礁生態保育問題,目前也排上了八月的公投。

蔡英文政府推動的能源轉型似乎多災多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二○二○年台灣電力結構中,再生18.5%、燃氣35.8%、燃煤29.5%、核能7.8%,其餘為抽蓄與燃油。再生與燃氣總合已超過燃煤與核能,而且持續在上升中──雖然再生能源把水力包括進去有點虛胖。

基於這種電力結構變化的趨勢,反核的環保團體主張,核電對整體能源的重要性已愈來愈低,不需要再花大錢和不確定的時間去重啟一個四十多年前設計的電廠。

燃氣發電價格是致命傷

不過,價格是天然氣更大致命傷。以日本為例,福島核災後全國核電廠都停機安檢,自2013年9月起甚至兩年進入「零核時期」。2013年度的發電量中,天然氣占43.2%、煤炭占 30.3%、核能只占1.0%,結果家庭平均電價由2010年每度20.37日元提高至2014年每度25.51元,上漲25.2%,工業用電則上漲38.2%。基於經濟成本考量,前任安倍政府也從2015年開始重啟核電廠,8月鹿兒島的川內核電廠1號機組成最先重啟。

福島核災後,台灣原子能委員會所屬核能研究所張耀仁等人研究指出,在非核家園政策下,以民眾願付出的電價為條件,成本最小的電力組合是由36.41%的燃氣、40.48%的燃煤與20%的再生能源組成,這比2015年發電成本增加約17%,碳排放多2%;最小碳排放電力組合是由57.19%燃氣、20.17%燃煤與21.59%再生能源組成,發電成本將增加約33%,碳排放減少約13%。燃氣可以減碳但花錢。

投資再生能成本不低,據估計,若台灣要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要再花2.1-2.7兆元。而擁核的黃士修認為,核能是最乾淨而便宜的能源,價格遠低於再生能源,因此主張重啟核四。

不過核電價格便宜是因為沒有把後續處理成本列入,也沒把核電廠出事風險納入。例如經濟部提出5大理由反對重啟核四,其中最重要理由就是:地方民意反彈,核廢料無法處理,也無處可去。

地方民意是否接受核四重啟,是否接受核廢料在當地處理放置?政治領導人是否能承擔這個政治風險?因此,比起同黨志,核四所在的新北市前後任市長侯友宜與朱立倫對重啟核四議題都較保留。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市政會議接受媒體聯訪強調,居家檢疫故意趴趴走的人,將採取強硬的重罰跟公告,嚇阻這些人不要三心兩意,市府絕對不寬貸。(圖/李梅瑛攝)
新北市長侯友宜對重啟核四態度較保留。(圖/李梅瑛攝)

是科學問題也是價值選擇

核電是一個科學專業問題,也是個政治問題。過去技術官僚當權(Technocracy),核安問題雖然是科學專業議題,只由專家判定就好;但即使蔣經國時代也因地方民意反對而暫停核四興建。如今,擁核/反核其實也是個價值選擇。即使核電廠發生事故的機率不高,但它可能造成的損害卻可能趨近極大。

要不要核電,需要慎思明辨的審議,但最終還是民眾做抉擇。在福島核災十年後,就在今年八月台灣民眾要決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