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修平觀點》短短67字,卻給巴勒斯坦帶來百年劫難—巴人為何要英國政府道歉?

2017-11-07 16:06

? 人氣

巴勒斯坦青年與以色列軍警的暴力衝突愈演愈烈(美聯社)

巴勒斯坦青年與以色列軍警的暴力衝突愈演愈烈(美聯社)

今年11月2日是英國《貝爾福宣言》一百週年的日子,《貝爾福宣言》可說是開啟今日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源,這份文件對於英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三方各有不同的歷史意義。以色列官方認為《貝爾福宣言》協助猶太人復國有功。英國則與以色列分享同樣觀點。如英國首相梅伊近日表示對於《貝爾福宣言》感到自豪,因為當時的英國政府幫助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了家園,最終以色列得以建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了慶祝《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一百週年,梅伊政府特定邀請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造訪倫敦一同參與慶祝《貝爾福宣言》的晚宴。梅伊的表態讓海內外的巴勒斯坦人不是滋味,幾週前已有不少巴勒斯坦知識分子發表文章與舉辦研討會呼籲英國政府必須向巴人道歉。雖然今日英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並不是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但為何巴人仍不斷要求英國政府道歉?若要理解巴人這個集體性的思維,必須先回到1917年《貝爾福宣言》 文件本身的內容與當時的歷史脈絡談起。

同情「猶太復國主義」的貝爾福宣言

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相貝爾福(Arthur Balfour)代表英國政府向在英國的猶太復國主義代表羅斯柴爾德爵士(Walter Rothschild)發出聲明。該聲明表達英國政府對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同情以及支持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一個民族之家(National Home)。該聲明同時提及復國主義者在建立家園之時,不得對在巴勒斯坦非猶太居民的公民與宗教權利構成侵害。

《貝爾福宣言》全文。(維基百科)
《貝爾福宣言》全文。(維基百科)

《貝爾福宣言》正文僅短短67個字,卻被日後視為巴勒斯坦問題的開端。長期研究巴勒斯坦問題的以色列歷史學者Avi Shlaim解讀《貝爾福宣言》幕後的制定過程。他表示《貝爾福宣言》透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帝國主義的思維。當時英國的戰事陷入膠著,因此急需一個盟友,確保日後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英國首相勞合.喬治 (David Lloyd George)受到猶太復國主義者的遊說,相信支持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有利於英國的戰略利益。另一方面,《貝爾福宣言》同樣能反映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政治期盼。如猶太復國主義者魏茲曼 (Chaim Weizmann) (後來成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統)在貝爾福的邀請下,從事起草宣言的工作

英國外相貝爾福。(維基百科)
英國外相貝爾福。(維基百科)

巴勒斯坦命運自此丕變

《貝爾福宣言》發佈的一個月後,英國軍隊佔領耶路撒冷,並於隔年控制整個巴勒斯坦。英國統治初期(1921-1929)的巴勒斯坦局勢大致穩定,巴人的仕紳階層(a’ayan)並不反對英國的治理。巴人與猶太屯墾者間也無太大衝突。然而在英國政策的鼓勵下,從歐洲來到巴勒斯坦的猶太屯墾者人口比例劇增。這些屯墾者有計畫購買大筆土地,並逐步建立一套政治、金融與軍事制度。猶太屯墾者購買土地的行徑讓那些以土地為生的巴人農夫失去經濟來源。從1929年起,雙方因土地問題而衝突日益擴大。最終在1935年時,巴人農夫與猶太屯墾者發生嚴重的衝突,並隨即引發長達三年的巴人集體反叛英國當局的行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