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崛起,華府近年不分黨派從四面八方,在各個層面發動反制。不同議題採用的美麗理由不一,比如,在南海說是保障自由航行,在新疆說是拯救維吾爾與種族滅絕,在台灣說是維護和平,在香港說是支持民主。
面對來自華府綿綿不絕的侵略性佈局,北京採取嚴守政策,乃抓緊全民團結,控制內部分歧,但求從內部先能立於不敗,以能一致對外。外界看到中共日益強化的對內嚴控,包括歐美與台灣在內,便據以指控中共專制壓迫,理直氣壯要求北京開放管制,他們之間並結盟圍堵,從美澳印日四國同盟,到與台灣、越南、韓國的雙邊合作,不一而足。於是乎,台北乃一步步、不知不覺地被轉守為攻!
從川普到拜登,台灣的角色日趨重要。在川普時期,著重於美國第一,並沒有冷戰思維,充其量是把台灣當成一個戰略棋子,作為騷擾北京的政治資源,以便從中國榨取更多資源,逼取更多讓步。拜登最大不同,在於對於所謂的非民主國家,有某種要改造其政權、重建其政治文化的企圖心,想一勞永逸。在這樣的戰略視野中,台灣就不只是騷擾北京的花招,或隨用隨棄的一次性口罩,而是具有結構功能性角色的潛在盟友。
拜登政府於是積極強化台北在外交及軍事兩方面的作用。在外交上,華府不再只是以美、台雙邊關係的表演作態,主要藉以刺激北京而已,更是希望將台北推上國際舞台,由國際社會共同支撐台灣,比如促成台北重返WHA。這點很重要,愈是在國際社會普遍提升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以後,北京對台灣採取軍事解決的可能性,才愈是會受到大幅限制。唯有如此之後,台灣作為華府新的軍事據點,才有其條件。
華府在外交與軍事雙管齊下的第二步,就是提高台灣在台灣海峽的軍事作用,新近完成美國海岸巡衛對台灣海巡署的合作機制,使用台灣的海防資訊,甚至幾乎等於可以對台北下達部署令,就猶如建立台灣海巡作為台灣海峽軍事化代理人的第一步。配合美國陸戰隊入駐台灣規模的擴大,在台對大陸監控情蒐設施的完善,美軍戰機自由出入台灣領空的默契等等,儼然台灣已是美國在台灣海峽的前進基地。這也是為什麼華府不斷釋放北京攻台迫在眉睫的信息,以為美國將台灣軍事化提供正當性。
相較於美軍在日、韓駐軍是由美國軍人擔當,美國的台灣基地則是由台灣人替美國賣命,這在美、中軍事衝突中十分重要,因為以台灣為第一線的優勢,恰恰在於可以避免大量美軍直接立即捲入,則美國有更大的彈性,可以對中國進行軍事探測,或發動軍事牽制,蔡英文政府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決策空間,也不敢有。正因為如此,華府要逐步建立台灣更大的國際舞台作為後盾,而民進黨政府雖然沒有第二條路可行,只能說服自己喜滋滋迎接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