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1)3月大概是台灣戶政系統自光復以來民眾變更名字最頻繁的一個月份了。原因讀者們也應該都猜到了,是啊,那就是日本迴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在台灣分店推銷鮭魚系列產品的宣傳,其中有一個限時優惠(3月17、18兩日)的活動:規定若姓名有與「鮭魚」中一字同音,享有九折優惠;二字同音,享有五折優惠;同音同字,也就是姓名含鮭魚二字者則全桌免費(只限內用,最多6人)。原本以為只是一項頗具創意的廣告文宣,沒想到該活動竟引起不少民眾關注,更有一些人為了能搶搭這次的免費風潮,真的到戶政事務所改名為「鮭魚」,一時間網路上突然出現許多名字中有「鮭魚」兩字的身份證,造成全台譁然而被稱之為「鮭魚之亂」(salmon chaos)。
究其原因,雖然有人說這就是台灣人貪小便宜的習性使然,但筆者認為還有其他幾點因素:首先是台灣戶政規定人民一生有3次改名機會,全台原本只有10人的名字中有「鮭魚」,但在3月16日這天卻有3個人意識到可以利用戶政的這項改名規定,決定使用兩次的改名機會(先改名鮭魚,待優惠活動結束之後再改回原名)來享受近萬元的免費優惠;其次就是媒體的大幅宣傳效應,原本3月16日前只有3個人改名,但經網路及新聞媒體當成趣聞報導後,沒想到立即引發一股改名風潮,最後統計(至3月18日全台戶政機關下班止)共有331人改名;最後就是年輕人的創意發想了,在這次的改名風潮中,有不少年輕人在戶政現行的法制規定下,不斷挑戰傳統、發揮創意,除幽默地嘲諷各種與鮭魚相關的同音成語外,也出現長達50個字的破紀錄超長姓名。
原本一個商業行銷廣告手法,卻在台灣造成前所未有的改名字現象,其中還不乏出現有浪費食物、投機轉賣的負面新聞,甚至還有改成「鮭魚」名後卻改不回原名的鬧劇。消息傳開,也被許多國家轉載報導,其中還不乏英國廣播公司及華盛頓郵報等國際著名媒體,有人認為這是另類的「台灣之光」,但也有人覺得這事件讓台灣淪為「國際笑柄」。
由於改名字的大多是8、9年級的年輕人,於是社會輿論開始出現各種批評撻伐的聲浪,質疑「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台灣的教育是不是出問題了?」。其中主要的批評訴求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同樣的,姓名是來自於家族的賜予,當我們出生時,無法選擇父母,更無法替自己取名。」並認為「一個人倘若無法認同自己的名字時,形同推翻自己的出生和家庭。」
這話說得很重,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有人認為整個事件只是商人的促銷手法,除了少數人貪心浪費的行為外,大多數改名字的年輕人不過就是發揮創意順便享受大餐,既不傷人也不傷己,真的勿須太嚴重看待。對此,有一些觀察較精細的人士就提出了更實質的批評,認為改名的人到戶政事務所吹的冷氣、填的單子、消耗的紙類,都是地球資源,而且公家機關的水電費和公務員的薪水,都是人民納稅繳的錢,不客氣地說,就是「憑什麼你吃鮭魚要全民陪著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