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除了受美中關係大局影響,也決定於兩岸主政者的政治目標。而拜登對中國的態度也影響到台北與北京兩個政權決定如何在兩岸博弈中出招。
毫無疑問,此時此刻討論兩岸復談天時地利人和俱缺,國際形勢擺在眼前,中美「鬥局」不解,兩岸「和局」難開,但為什麼「兩岸對話」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結?從現實上看,兩岸交流之門已經打開35年,不論是從低點到高點,從熱點到冰點,民間交流之勢幾無可逆;就歷史源流而言,兩岸一衣帶水,也有極難切斷一脈相承的絲連,但國際兩岸皆不利,復談除了「紙上談兵」,還有什麼可能?
顧爾德:九二共識不再具備建設性模糊的條件
先就台北而言,拜登上台之初,蔡英文政府也預期美國新政府不會像川普那麼反中挺台;蔡政府調整國安兩岸人事,顯然也是為美中台關係可能的轉變而預做布局。
不過,拜登政府持續釋放挺台訊號,包括最近國務院放寬美國政府與台灣官方交往的規範,讓台北不急著與北京改善關係,反而是保握機會與美國深化關係。先是台美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而外交部長吳釗燮也示,今年一定會重啟《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相關會談。另一方面,美方要在印太地區抗衡中國武力崛起,除了增加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武力,對台軍售也不會減少。這些台美關係的強化,讓台灣持續向美國傾斜,也拉開兩岸的距離。
美國明年有期中選舉,台灣明年也有九合一選舉,這是蔡英文第二任的期中考。目前看來,內政議題比兩岸更受民眾關切。雖然2022不會像2020一樣,「芒果乾」發威大力加持蔡英文連任,但依政大選研中心的調查,到去年底台灣人認同還是持續升高,從2019年的58.5%升高到64.3%,而中國人認同(2.6%)與「兩者都是」(29.9%)都來到史上最低。民眾「傾向獨立」(25.8%)的比例還首度超過「永遠維持現狀」(25.5%),僅次於「維持現狀再決定」(28.8%)。
上述這些數據都顯示,除了國內外大局發生重大改變,否則蔡政府不急著要向北京示好、爭取對話。
而北京是否有與台北走上談判桌的動機?先從大局來看,2022年中國一樣有一場重要「選舉」──至少形式上──二十大習近平連任總書記,為隔年習連任國家主席奠基。這對習近平是重中之重,對美、對台政策也都必須以有助於習近平連任做優先考量。
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上,楊潔篪對美方高調開罵,在台灣、香港與新疆問題強硬畫紅線,都是在做「大內宣」講給中國民眾聽的。藉民族主義、愛國意識來「鞏固領導中心」,這個作法也將持續適用在北京對台、港問題上。習近平為求順利連任,不會冒進涉險,但也不可能軟化立場。冒進出亂子,會引起黨內批判;軟化刻會引起鷹派與愛國民眾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