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喜馬拉雅山脈高山地帶邊緣的拉達克(Ladakh)是一個位於印度北部邊境的一個遙遠地區。
拉達克區域的人口以佛教徒為主,這裏的佛教寺廟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但鮮為人知的是,有28座比丘尼庵座落於這裏。
攝影師阿斯坦納(Deepi Asthana)用鏡頭記錄了拉達克地區一個名叫內爾馬(Nyerma)的小村莊內一間比丘尼庵的故事。
佛教中的女性信徒可以追溯至釋迦牟尼時期,據說他曾經為了女性應該擁有的權力而奔走。但在過去幾個世紀中,女性佛教徒的地位不斷下降——和男性佛教徒可以安居在寺廟中不同,她們一度沒有可以誦經和居住的固定場所。
2012年以來,拉達克一些年長的女性佛教徒在一間名叫查特利安寧(Chattnyanling)的比丘尼庵找到了自己的家園。當地村民幫助拉達克比丘尼協會建造了這座寺廟。
「這些女佛教徒非常需要幫助,」協會創辦者帕爾莫博士(Dr Tsering Palmo)說,「她們缺少食物,有的只能以為家族做家務謀生。」
85歲的多爾馬(Lobzang Dolma)是查特利安寧最年長的比丘尼。在來到這裏之前,她在田間地頭從事勞作。
在這張照片中,帕爾莫博士(前排中)坐在一群上過學並且學習了佛教哲學以及醫術的比丘尼中間。在此之前,只有男性和尚能夠參加宗教儀式。但現在,這些年輕的比丘尼也被邀請參加誦經,參加這些活動還能為她們掙得報酬。
帕爾莫博士說,她看到宗教機構中也存在很深的性別鴻溝,相信現代教育可以幫助年輕一代的比丘尼有信心挑戰傳統。
8歲的斯加瑪(Skarma Chuksit)是查特利安寧最小的比丘尼。她在2008年來到這裏時因為營養不良患有佝僂病。她說自己並不太想念兄弟姐妹,只是懷念曾經生活的那個美麗山莊。
另一位生活在查特利安寧的比丘尼查姆巴(Chamba)最近收到了一份禮物,一位訪問比丘尼庵的客人贈送她一輛自行車。她說自己喜歡每天早上和傍晚騎行時感受到的自由。
昆宗(Tsering Kunzom)決定出家為尼時只有7歲。和她年齡相仿的年輕比丘尼選擇在這裏安身,原因是這裏能夠給她們提供在拉達卡其它地方難以實現的教育等機會。
阿斯坦納(Deepi Asthana)是一位來自印度德里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