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上述情形,教育部在《私校退場條例》的修法中,提出新解方「校外上課」,即是放寬過去學校僅能於校內上課規定,在學生把學籍轉至安置學校後,由安置學校派教師回到原來的學校,讓學生們在熟悉的環境上課,等於是現行做法的折中版本。
「目前列入專輔的學校已40多所」
說是折中,是因為儘管多數學生仍希望原校畢業,但這個負擔實在太龐大。技職司長楊玉蕙便曾以台觀為例說明,台觀目前不算設備維修、汰換,每月便要330萬支出,如果要讓目前的大一生唸完五專部畢業,4年便要耗費超過1億5000萬成本,若學校無法籌措財源,就只能用退場基金墊付;而根據教育部透露資訊,目前列入專輔的學校已有40多所。
但對此做法,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擔憂,原本的學校停辦以後,校園裡還包括原來的設備、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場所也無法運作,「沒有校園環境對學生總是損失」,儘管有學生可以選擇去安置學校上課,但學生無法轉學,「本來就是有他的原因。」
林柏儀質疑,雖然教育部擬用退場基金支付相關費用,但一樣要補助新學校老師到舊學校的交通費,此外舊學校的基本設施、水電仍須有經費與人力維護,「那為何不延後停辦,這也是要質疑的;當然思考的是成本問題,校外上課花的錢比較少,教師也不用受限在科系教師員額限制。」
「這個做法算是蠻創新的,解決大部分問題。」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則認為,校外上課是這個是折中也彈性的做法,轉學籍但不轉上課地點,當然這是為了解決學生交通、打工的困難,維持學生的就學便利跟經濟收入的穩定。
「回原來學校就讀,設備足以支應學生需求?」
不過在實行上,尤榮輝指出,回到原來學校就讀時,學校裡的設備是否還足以支應學生需求?尤其目前退場學校多是私立技職,需要用於實作的設備非常多,採取原地上課是否能維持設備運作,未來執行上恐怕也會遇到相當的困難。
尤榮輝指出,師資部分,等於新學校的教師要增加交通成本,尤其在退場學校多聚集於非都會地區、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是否有老師願意長途跋涉去舊學校教學也是問題,尤其在同樣轉學至私立技職、科系相似學校的情況下,也要考量這些鄰近學校是否能夠維持教學。
儘管教育部安置原則中,包含安置學校3年內未曾被列為專輔學校或無重大違規情事等條件,不過在私立大專辦學越見困難的情況下,相互救濟仍有困難。
「南榮科大企管系學生轉去遠東科大,同年遠東停招企管系」
位於台南鹽水的南榮科大在2019年被教育部停招之後,學生在協助下轉到鄰近的崑山科大、遠東科大、吳鳳科大等校,不過1名曾於南榮任教的教師也表示,當時企管系學生轉去遠東科大之後,同1年遠東也在招生困難下宣布停招企管系,讓這群學生很是無奈。
少子化衝擊對私立大專已經是進行式,過去幾乎每年都有1所學校倒下,而從今年開始起,先是2月台觀宣布將停招、停辦,3月蘭陽技術學院宣布110學年停招,而已被列入專案輔導名單多年的和春技術學院,則在4月被教育部下令停招,私校倒下的腳步越來越快,也讓《私校退場》條例的通過刻不容緩。
面對即將到來的浪潮,以及學生面臨轉學安置的無奈,尤榮輝則從根本呼籲,目前問題就在《退場條例》通過,教育部便可公告已被列為專輔的學校名單,至能讓學生在選擇就讀時,有基本的判斷,「學生也要有風險意識,學校如果被列為專輔的話,也不要執意去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