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一例一休的社會基礎或許未強大到能掀起社會革命,但網路傳播時代,民眾對某一個言行、事件不滿,可能就在現實世界引爆。而年輕人不滿低薪的情緒就是滿槽汽油。
不到十天前,閣揆賴清德接受《新新聞》訪問時,被問到在台南擔任市長時,從南鐵東移的抗爭經驗學到了什麼?他立即侃侃而談,細數當時如何挨家挨戶拜訪說服,如何為那些拆遷戶設身處地想各種安置措施。
言談間,可看出賴清德是用心處理南鐵東移這個棘手問題。畢竟那是這位「神」降臨府城之後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回顧這段往事之際,他偶爾提及那些來支持拆遷戶、抗爭愈見激烈的學生,臉上露出一些不以為然的表情。
賴清德可能覺得自己很倒楣,明明南鐵和大埔是性質不同的案子,卻總被相提並論;他也可能認為,抗議學生多是外地人,更非當事人,卻橫亙在他與住戶之間。所以在南鐵說明會上,他不假顏色地和抗議學生對嗆。
當年的賴市長至今仍為一一拜訪說服住戶的做法為傲;如今,面臨一例一休爭議,賴院長似乎還是以當年的態度在因應。
賴清德的確成功地說服了民進黨團,讓黨團內的異議消音了。不過,在議場外、在行政院門口抗議的年輕人,卻有如當年台南那群「小蜜蜂」,趕也趕不走,不停地在耳邊「嗡!嗡!嗡!」,很擾人。
就如南鐵東移,在賴揆設定的「一例一休」主戰場中,本來應該沒有這群擾人的小蜜蜂──至少不該是主角。不過也跟南鐵東移一樣,這些「配角」可能成為修法最大阻礙。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嗆說:「認真的勞工、需要賺錢的勞工,現在在工作啦!」外頭的吵鬧只是「放錄音帶」。邱議瑩表現出不屑,認為抗議者不是修法的利害相關主體,只是來插花的。
不過,民進黨人應從幾年來的大型抗爭中獲得教訓——從大埔、洪仲丘到三一八,哪個事件不是由一群積極的「第三者」炒熱,再吸引全社會圍觀、加入,最後成了全民抗爭。
社會抗爭型態在改變,一例一休不會是由勢力龐大的工會主導——畢竟台灣也沒有強大工會。而那些看似組織鬆散、沒有什麼明確利益或理念做為核心的抗爭者,卻可以引發一次次的「XX之春」。
反一例一休的社會基礎或許未強大到能掀起社會革命,但網路傳播時代,民眾對某一個言行、事件不滿,可能就在現實世界引爆。就像反服貿,若沒「半分忠」幫忙,抗爭也不見得點得起火。
如今,年輕人不滿低薪的情緒就是滿槽汽油。賴清德至今對年輕人搞「功德院」的反應還很溫和,但若再多幾次邱議瑩式發言,就可能捅到蜂窩,引出一大群小蜜蜂「天下圍攻」。
*作者為新新聞總編輯。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605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