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7點,洪水已經淹沒列車尾部車廂的天花板,此前列車正沿著一個小斜坡進站。
據當地媒體和行業出版物報導,此站點和鄭州地鐵系統的其他站點都採用了這種斜坡設計,目的在於使列車進出站時更加節能。但在洪災來臨之際,這種設計導致洪水淹沒了地鐵隧道。
當時Li所在車廂的洪水水位繼續上升,一度淹沒她的肩膀。兒童和一些個子矮的成年人站到了座位上。多名乘客拉下口罩,開始給警察、消防員、朋友和家人打電話。
列車內的燈光很快就熄滅了,通風系統也關閉。昏暗的應急燈成了人們在黑暗中唯一的光亮。為了能呼吸到新鮮空氣,一些乘客開始把臉貼在車門之間的縫隙上。還有乘客試圖靠近車廂天花板上的通風孔。
晚上7點12分,Li與她的表弟通了電話,讓他不要告訴她母親自己受困車廂。Li說:「如果你晚點聯繫不上我,再告訴她。」
水淹到了她的脖子。Li將自己的微信帳戶密碼發給了朋友,這樣如果她死了,有人就能進入她的賬戶。
她的朋友慌忙回覆道:你在幹什麼?!並告訴她已經叫了救援人員了。
Li在微信中寫道:有時間幫我去看看我媽。過了一會兒,她聽到車廂裡一個女人叫她的孩子靠近一點,說:過來,寶貝,讓媽媽抱抱你。
由於擔心氧氣耗盡,乘客們決定冒險打破車窗。Li車廂裡的一名男子設法取下了座位底下一個滅火器,開始砸玻璃。
滅火器裡的粉末噴到了附近乘客的臉上。人們開始輪流砸窗戶,直到一股難聞的空氣涌了進來。
等到他們破窗時,車廂外的水位已經開始下降。站在Li旁邊的幾個人從窗戶洞裡爬了出去,進入隧道,但她決定留在車廂內。
晚上8點30分,救援人員來到了車廂外。他們花了一個小時才將車門打開。Li和其他人一起沿著狹窄的檢修通道走到安全地帶。她走出地鐵,看到有人坐在樓梯上,目光掃視著逃生出來的乘客,尋找自己的親人。
Li渾身濕透,筋疲力盡,發愁怎麼才能回家。整個城市處於災難之中,街道被淹,淌水走回家是唯一的選擇,但她擔心自己會掉進看不見的裂縫裡。因此,她選擇去住在附近的一個朋友那裡。
隨後的幾天裡,該事件引發了居民和網民的疑問,人們想知道氣候變化未來是否還會引發類似事件,以及中國是否作好了應對這種挑戰的準備。
中國氣象學家將河南的暴雨部分歸因於颱風「烟花」,他們說這輪颱風給鄭州周圍的山區帶來異常多的水氣。
雖然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尚未將氣候變化與鄭州洪水直接聯繫起來,但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吳立廣說,全球變暖已經被證明會增加颱風帶來的降水。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高級研究員劉家銘(William K.M. Lau)稱,鄭州的洪水「符合溫室效應引發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的概念」。
上周六,警方守住了鄭州地鐵五號線被淹地點附近的地鐵站入口,趕走了記者和圍觀者。失蹤乘客的家人聚集在沙口路站的C出口外,焦急地等待著失聯但未被報告死亡人士的消息,救援人員連續第二天從地鐵站向外抽水。
在該地鐵站的另一個出口,居民擺放了鮮花,以紀念那些遇難者。一束白色菊花上附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在回憶自己的遭遇時,Li感謝了那些幫助他人的乘客,並說自己感到很幸運。
她說:「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做了什麼阻止水位進一步上漲,還是老天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