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觀點:金融科技治理博弈的霸權反動視角

2018-01-18 05:50

? 人氣

鞏固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五大基柱,是基於美元作為全球金融儲備,英語作為全球商貿科研的世界語,美國捍衛美元體系「優越性」所提倡的一系列憲政與文化價值觀,以及對全球提供安全保障而必須靠債務與赤字融資維持的軍事霸權,以及體系內「中心/邊陲」國家的協調合作。全球金融資本體系的終極目標,不僅是股東價值的極大化,而是儘可能延續權力與利益分配的等級秩序。用指涉美帝的標準隱語來說:維持美國「不可或缺的全球領導地位」(indispensable global leadership)。各類高度簡化的二元分類,例如「全球/在地」、「新/舊」、「虛擬/實體」、「網絡/非網絡」、「憲政民主/專制極權」、「自由主義/社會主義」、「聖戰鬥士/恐怖分子」等等,都是展現話語權的宣傳標籤,必要時都可以由統治精英任意詮釋,因時制宜,與時俱進,為此體系目標服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金融史大師Charles Kindleberger在1967年曾把美元與英語作為事實上的「世界語」看作物質需求(la force des choses)而非人為強制(la force des hommes)的結果,並把真正的世界語(Esperanto)及一系列創造世界貨幣的倡議視為脫離市場現實的幻想,如同使用連教廷都不積極提倡的拉丁語一樣,只是往巴別塔回歸的文人絮語,終究徒勞無功。Kindleberger未明講的,是支持金本位的國際互信協調機制在一戰後徹底崩潰,美國在一戰時擔任歐洲協約國的大債主與兵工廠,以及於二戰後重建西方文明等關鍵因素。美元與英語取得全球政經事務的主導地位,並非邏輯上的必然。日本政治思想家柄谷行人亦指出,西歐文明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一直在「帝國」與「霸權」之間治亂循環。拉丁語作為帝國的語言,如同羅馬教會與教廷,僅有精神上的教化軟實力,超越主權與王權而存在,但缺乏頒行天下、捍衛秩序的霸權硬實力。取得了一時主導地位的霸權,都想建立永恆帝國,但最後都成了企圖不斷擴張、主導歷史進程的帝國主義者。貨幣及語言,一體兩面。誰主風騷,時勢所致。

從金融利益集團的霸權視角出發,互聯網金融科技新創湧現潮會刺激統治精英的不安全感,進而撩撥起不以為然的情緒、強力反對的怒氣、甚至鎮壓平亂的衝動,完全可以理解。許多金融精英針對比特幣的打壓言論往往指責比特幣缺乏監管又無主權信用擔保,是暗網黑金,只有匿名洗錢的毒梟、罪犯與恐怖份子會使用,加密貨幣的市值沒有實體經濟支撐,區塊鏈技術不接地氣所以沒有價值等等偏狹的反動修辭。先不追究華爾街製造的總值超過上百兆美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實體經濟有多少關係,完全倚賴信用與國債支撐的美元,其實是洗錢的主要途徑,主權國家也有透過白手套洗錢的需求,把加密貨幣對主流金融體系的威脅看作治安問題,是忽略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潛力。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