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學校長選舉有很多的傳聞,是我們早就預料得到的。通常一個新制度,開始大家出來選,都是一片真誠,像一張白紙,但後來發展如果不是往正常的軌道走,就會有一些後遺症出來。像是寫黑函,派系運作,結果這邊的人選上了,那邊的人沒選上,就造成很大的紛爭。…這樣的選舉風氣,也會影響校園和諧,抵銷團隊的力量。這是校園開始走這條路不得不注意的事,這個現象目前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現在很多學校選舉,都有一些問題。」─陳維昭,1994。
二十三年前,台大首任荐選產生的校長陳維昭,在就任一年後談及校長遴選諸多爭議,經過二十三年,「新制」成「舊制」,包括陳維昭等三任荐選的校長都有若干爭議,不過,總還能順利就任;這一回,中研院士、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當選」後,風波不斷,幾幾乎演變成「藍綠大對抗」,距離「就任」倒數四十八小時,還無法預估教育部是否核備聘任,台灣師生及校友,不論是挺管反管者,均以「支持大學自治(自主)」之名,發起連署。
管中閔當選校長─藍綠大對抗,校方混稀泥
二十三年前就預知校長遴選「有問題」的陳維昭,正是本屆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不過,自從元月五日他宣布管中閔當選並表示,「台大處於不同以往的艱難時期,新校長要能凝聚團隊的心,強勢帶領台大邁進卓越的地位,管中閔擔任新校長是合適人選。」旋即「遁隱」,不論是管的獨董爭議或者論文風波,陳維昭不置一詞,率皆由遴選委員會發言人或「台大」(不知是誰)對外表明立場,可想而知,教育部以「根據報導」連發公函要求台大說明,可不理會媒體報導的「台大表示」。
事實上,不論台大如何表示,於解決爭議毫無助益,而台大的表示要嘛語焉不詳,要嘛沒有人掛名講話,不知「表示者」到底有何「官方(正式)份量」,以「最不是問題」的「論文抄襲」爭議為例,台大誠信辦公室的說法是,被指控抄襲的論文發表在「較為非正式學術會議」,不是「正式公開發表或出版之論文」,所以「非屬本校《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規定及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之規範或處理對象,故決議不予立案調查。」連台大教授葉丙成都開駡,該論文係學生參考老師未發表之研究手稿,不是抄襲就要大聲澄清,豈能以「這不歸我們管」的理由,希望事件趕快落幕。
台大誠信辦為什麼會搞出愈講愈混淆的澄清?一是該辦公室大概自前校長楊泮池論文風暴後,還沒搞清楚舉行倫理為何物,連抄襲定義都不知;二是,誠信辦根本是「無為辦」,中研院討論會的論文不該台大認定,一推二五六;三是兩不得罪,論文沒有問題,是不是抄襲不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