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當然注意到這點,所以微調說法─若當選則與北京談和平協議備忘錄,若談成則帶回來進行「黨員公投」,公投若通過則可做為國民黨二0二四與民進黨爭勝的政見,他大概沒有意識到,當他提出這個主張的時候,黨主席選舉就已經成為要不要他到北京簽署和平備忘錄的「黨員準公投」。
除了兩岸關係,張亞中對國內政治的主張,對很多人而言或許「振奮人心」,但其實不盡符合民主精神,比方他要募資成立「打鬼基金」,黨主席直轄「伸張正義部」,揭發追究民進黨惡行,絕不寬貸,聽來大快人心,却絕非民主政黨所應為,打擊不法是政府的事,不是政黨的事,花錢買爆料(吹哨)也非正派之舉;他要捍衛人民財產權,除了農田水利會之外,包括婦聯會、救總、甚至軍公教退休金,除了法理與程序爭議外,民意其實並不反對婦聯會救總等資產收歸國有,「年金改革」甚至是蔡政府諸多爭議政策中,相對得到多數民意支持的。
知識份子噤聲,就是放任政客干預
為此,張亞中還說,「民意早就被民進黨控制住了」,「若照民意,孫中山不可能革命成功;若看民意,民進黨也不會搞台獨…」,這個說法有對也有錯,革命和民意一樣,不在一次而在累積,若無民意,哪能軍中嘩變而推翻清廷?若非民意壓力,民進黨哪會執政就強調「不會也不必台獨」?他對課綱耿耿於懷,却沒看到此時此刻他眼中的「台獨民進黨」,哪個不是在國民黨教科書上成長的?他要改課綱,却忘了修改課綱也有正規程序,不能在總統面前駡一頓就擠進課綱小組,而釀成巨大爭議;更重要的,沒有一個世代能獨斷的為下一代決定他們的未來,即使未來和戰不明。
張亞中痛駡國民黨「思想上模糊了,靈魂丟掉了」,如果他抱著的是拚裝車的「孫中山思想」,那真的很難不模糊,而丟掉靈魂的豈只是國民黨?隨便舉例,扁政府時代「正名」無功,蔡政府時代繼續「正名」未果,腦筋就轉到「英文」,國慶日從TAIWAN FORWARD、RROUD OF TAIWAN、到今年的「TAIWAN NATIONAL DAY 2021」中華民國直接蒸發;中研院發函徵詢英文名稱變更,各種方案中,從加註TAIWAN 到直接取消Sinica,只因為立委范雲認為Sinica這個源出拉丁文的字義是「中國的」,恍若未覺國際漢學會議用的字就是Sinica,當然,包括前任、現任院長等,大概也無人聞問中研院英文定名為Academia Sinica的由來,任由政客干擾中研院,至於所謂的歷史,他們不要延續更不介意斷裂。
中研院每年上百億預算,供養全國頂尖知識份子,政府疫苗政策七零八落一路錯到底,除了陳培哲院士一夫當關,一整個中研院近乎噤聲,傾注主要資源在生技却成了護航半熟疫苗的基地。為中研院訂下英文名稱的民國教育家、百歲老人馬相伯在國難當頭病逝之前曾說過一段話::「我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張亞中與「主流民意」差距如此之大,却還能獲得好評,只能說因為只有他還繼續叫著,叫著其他人不喜歡聽到的聲音,台灣還沒醒,國民黨繼續睡,才會由得民進黨胡作非為,而張亞中的精氣神愈是瞿鑠,國民黨的危機就愈大。